安溪县服饰习俗鞋袜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631
专题名称: 安溪县服饰习俗鞋袜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115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鞋清代,妇女缠足,外穿自制的尖头绣花鞋;男子的鞋,是自衲制的布底鞋,作客时穿鞋,大年初一穿鞋,日常多打赤足,用木屐过夜(不少人整年都没鞋穿)。至于长途肩挑和远行,都穿草鞋。民国以后,妇女缠足解放,放脚复原,故都自制合脊的尖头鞋,鞋边加绣有小花朵,称“半缚鞋”。男鞋多黑布面圆口皮底的“土制鞋”。20年代后,男女一体的球鞋、青胶底运动鞋和圆口加盘带的女布鞋很流行。自衲内布鞋基本不见。30年代,木屐改为薄底,穿棕带也改系胶带或皮带。40年代抗日期间,长卿和蓬莱鞋匠自制的布鞋、“球鞋”、凉气鞋,风行远近。50年代前后,外来胶底运动鞋、布鞋渐多,而穿木屐的也不少。60年代,泡沫和塑料制品的各种拖鞋取代了木屐,也替代了以往长途远行的草鞋(店间的草鞋只供丧户孝男穿用)。70年代后,通用万里鞋、布鞋、解放鞋,各种凉鞋、球鞋和军用鞋,经济较宽的,男女还着各式的皮鞋、皮凉鞋、皮靴和长、短筒的雨鞋。80代年代,牛皮鞋、人造革、塑料及各种化学皮鞋,式样、花色繁多,男女夏穿凉皮鞋,冬着皮鞋、棉鞋,形成风气。女鞋更时髦高跟(有的中跟)。 袜清代,妇女缠足,包扎着自织的“脚帛”(缠足带);男子大都不穿袜,少数穿自制布袜。民初,渐见有线织的纱袜。20年代后,长筒的自织的针织袜渐多。40年代后,一般知识界多穿外来的“救济袜”和大红、大白、大黄的纱织短统袜,一般民家还少穿袜。60年代以后,化纤、混纺各色样的袜子大量外来,纱织袜已少见。80年代以后,锦纶、丝织、呢绒、化纤、混纺等各式男女袜日多。长统女袜,尤其风行。棉质袜基本不见。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