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冶炼场遗址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578
专题名称: 古冶炼场遗址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1120.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安溪矿冶业,始自唐五代,盛于两宋,历明清以至现代,经久不绝。特别是宋代,安溪矿冶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 1960年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经考古发现很多冶铁、银、铜遗址。主要的40多处,概括以村为单位略述如下:尚卿乡:福林、尤俊、青洋、科名;长坑乡:珊屏、南斗、长坑、青苑、衡阳、西溪;湖头镇:竹山、产墘;湖上乡:珍地、雪山;祥华乡:白玉、珍山、祥华;感德乡:槐植、潘田、洪佑;桃舟乡:棠棣、桃舟;剑斗镇:由义、前炉、横口、剑斗;福前农场:外林。其中福林冶银;青洋、南斗、竹山、产墩冶铁遗址,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 概言之,尚卿、长坑、湖头、福前等地区,多为五代、宋代冶炼的居多,但以宋为主。规模较大,有的村四、五处,有的几乎遍及整个村庄,铁渣堆积高达三、四米左右。湖上、剑斗、感德、桃舟、祥华等地区,多为明、清时期冶炼的;个别如横口是民国时期的遗址,其规模相对较小,堆积层较薄。这一发现填补了安溪历史诸多空白。安溪古代矿冶业蓬勃发展,居全省首位。它与泉州港对外贸易发达有关。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