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四次侵入岩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277
专题名称: 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四次侵入岩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15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第一次侵入岩:二长花岗岩(nr52(3)a5)出露于湖头镇附近,面积约20平方公里,被第四系(Q)地层覆盖,仅零星出露,岩体沿北西向与东西向构造复合部位呈岩株侵入于长林组(J3c)地层,南园组第三岩性段(J3nc)之中,后又被黑云母花岗岗岩(r52(3)c)所侵入。岩体名称为:湖头岩体。 第二次侵入岩:辉石闪长岩(Vδ2(3)b)5、石英闪长岩(δo52(3)b)、花岗闪长岩(rδ52(3)b)5。 辉石闪长岩(V52(3)b5)出露于招坑。面积3.7平方公里,岩体沿东西向构造带呈岩株侵入于南园组第三岩性段(J3nc)、第四岩性段(J3nd)地层之内,后又被黑云母花岗岩(r52(3)c5)所侵入。岩体名称为:招坑岩体。 石英闪长岩(δo52(3》b)出露于盛富,面积约8平方公里,岩体沿北西向构造带呈岩株侵入于南园组第二岩性段(J3nb)、第三岩性段(J3nc)地层之中,后又被黑云母花岗岩(r52(3)c)岩体所侵入。岩体名称为:盛富岩体。在此岩体中产有铜、铅、锌矿产。 花岗闪长岩(成2(3)a)出露于龙门大湾,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岩体沿东西向构造带呈岩株侵入于南园组第三岩性段(J3nc)地层之内,后又被黑云母花岗岩(r52(3)c)岩体所侵入。岩体名称为:龙门北东岩体。 第三次侵入岩:黑云母花岗岩(r52(3)c)5、花岗斑岩(rπ52(3)c)。5 黑云母花岗岩(r52(3)c5)出露于南山、金山、珠洋、定治、下洋、桂地、后圹、大厝、龙门、五里榕、陈五阆、长坑、七格、福春、景山、高棠棣等,面积约620平方公里,其中长坑岩体规模最大,面积约255平方公里。这些岩体分别沿着不同方向构造带或交汇处呈岩基或岩株侵入于南园组(J3n)地层之内,部分岩体又被后期的细粒花岗岩(r52(3)d5)岩体所侵入,高棠棣岩体被沙县组(K2s)地层覆盖,同位素年龄测定为77~108百万年。岩体名称为:南山岩体、金山岩体、珠洋岩体、定治岩体、下洋岩体、桂地岩体、大厝岩体、龙门岩体、五里榕岩体、陈五阆岩体、长坑岩体、七格岩体、福春岩体、景山岩体、高棠棣岩体。这些岩体中产有铁、铅、锌、稀土、钍、硫等矿产。 花岗斑岩(r52(3)c)出露于西部翰林岭,面积约2平方公里,岩体沿北西向构造带侵入于南园组第二岩性段(J3nb3)地层中。岩体名称为:翰林岭岩体。 第四次侵入岩:细粒花岗斑岩(r52(3)d)5、花岗斑岩(rπ52(3)d)。 细粒花岗岩(r52(3)d5)出露于西部寮祁山、宝都、庄灶、珠塔、珍田(即边溪);东部有猴山、水洋等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岩体呈小岩株、岩瘤产出。东部岩体主要沿东西向构造带侵入于陈五阆、龙门岩体黑云母花岗岩(r52(3)c5)及南园组第三岩性段(J3nc)地层;西部岩体主要沿北向构造带侵入龙涓、长坑岩体黑云母花岗岩(r2(3)c5)及南园组第三岩性段(J3nc)地层之中;珍田南东(即边溪)岩体又被磨岩体钾长花岗岩(r53(1)c)所侵入。岩体名称有:寮祁山岩体、宝都岩体、庄灶岩体、珠塔岩体、珍田南东(即边溪)岩体、猴山岩体、水洋岩体。 花岗斑岩(rπ52(3)c)出露于西部下村仔(畲内)、后井(金光山)、石井、番山谷底、招垵坑等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岩体沿北东向及东西向构造带呈岩瘤或岩墙侵入于南园组(J3n)地层之中;招垵坑岩体又被郑坑岩体石英辉长闪长岩(Vδo3(1)b5)所侵入。岩体名称为:下村子(畲内)岩体、后并(金光山)岩体、石并岩体、番山谷底岩体、招垵坑岩体。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