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南音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071
专题名称: 惠安南音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908.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惠安南音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前后,当时南音界涌现不少知名人士。其中崇武人郑佑,对发展南音的贡献尤为突出,经他整理的有《梅花操》、《四时景》;、《八骏马》、《百鸟归巢》等乐谱,晚年潜心于南音的改编整理工作,编纂《南曲集成》一书,有“八闽琴师”之称。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称他与诗书画家黄吾野为“崇武双绝”。同时,惠安也出现不少源远流长的南音世家。如今惠安南音社名誉社长李买玉,其先辈自清乾隆时期就学习南音,代代相传至今。 清光绪九年(1885年),惠安城关南音御鸣社成立。城关老集泉茶庄本家子弟施伯标在府中小花园内开设弦馆,聚集弦友,丝竹之声寒暑不断。其他还有崇武的赵浩伯、燕子赞,东岭的猴川,辋川的林叻等都是有名的南音师。不少南音师还到台湾和海外传播南音曲艺,张坂玉埕骆朝法曾往马来亚一带开设教馆,张坂庄内庄松洁也到过槟榔屿及台湾等地授艺。目前,台北、台南和澎湖等地还沿用着崇武等地南音社团名号,设馆播清音。 1981年10月1日,惠安县南音研究社成立。接着除南埔、后龙外有17个乡镇先后成立南音社(组),尤其是城关、洛阳、东园、崇武等乡镇,几乎村村有南音小组。资深历久的“东园乡金兰南音社”,也于此时复兴。南音词曲更是推陈出新,迅速发展。由陈星江作词、赵子荣配曲的《望海峡》、《思乡曲》、《迎宾曲》和《歌唱生产责任制》等南音,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和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于1983年和1984年春节,向台湾弦友广播。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