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惠安县小梨园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064
专题名称:
惠安县小梨园
其他名称:
七仔班;戏仔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905.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小梨园,又称“七仔班”,俗称“戏仔”,由7个7~12岁的儿童生、旦、贴(小旦)、丑、净(花脸)、末(老生)、外(杂角)等7种行当。此外还有8个成人师傅,统称“八爹”,他们是正鼓手(即原来捡戏文的师傅)、副鼓手(兼拉奏弦乐)、正吹(专司大喇叭、小唢呐的吹奏)、副吹(吹箫笛弹拨乐曲)、正笼(专司服装穿戴)、副笼(为旦角包头、为花脸勾划及其他化妆兼操文武乐)、三笼(管理厨房生活及挑笼)、四笼(管理住宿事项兼箱笼草席等杂务)。 小梨园剧种年代久远,惠安当地常演的全本戏剧目有《陈三五娘》、《王十朋》、《董永》、《吕蒙正》、《雪梅教子》、《昭君》、《宋郊宋祁》等18个棚头(即18本看家戏)。一般每台全本戏又分成数折乃至数十折,称为“折子戏”,可分开演出,如《陈三五娘》可分成《别兄》、《睇灯》、《打荔枝》、《提亲》、《磨镜》、《赏花》、《留伞》、《审陈三》、《小七送书》等10多折。小梨园戏文的唱段较多,可长可短,唱法多变,或独唱,或对唱,或齐唱,或帮腔,视剧情需要加以合理搭配。某些唱段常取自南音的散曲或套曲,如《朱弁》中《花娇报》、《公主别》的唱词唱段,突破南音的清规戒律,显得更为灵活多变。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