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纸币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033
专题名称:
纸币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609.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后,始用纸币,时称“飞钱”,面额有1贯、100枚、200枚、300枚等4种。元太宗八年(1236年)后,多用元代各年号纸币,流通较多有“中统元宝交钞”,面额有2贯、1贯、500文、20文和10文等10种。明洪武八年(1375年)后,通行“大明宝钞”,面额有1贯、500文、400文、300文、200文、100文等6种大钞和10~50文等5种小钞。 清咸丰七年至同治四年间(1857~1865年),境内流通使用“户部官钞”(银票)和“大清宝钞”(钱票)。 民国初年,境内一度使用以银两计算的“串票”和银元票(称台伏票)。民国10年起,使用中国银行和中南银行发行的兑换券,与银元混用,票券与银元等值。 民国24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指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国币(简称法币)。民国31年4月,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券。民国37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取消法币,规定以金圆为本位,发行金圆券;同年7月1日,国民政府恢复银本位币制,改用中央银行的银圆券。但此券刚出笼不久,惠安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初期,人民币面额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后又发行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等面额。 1955年3月1日起,县人民银行发行使用面值1元、2元、3元、5元,1分、2分,1角、2角、5角第二套人民币,与旧人民币比率为1∶10000。是年5月10日,旧人民币停止流通。1957年12月1日,发行10元面额人民币。1962年4月15日,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63年停止使用3元券。1964年4月15日,调整人民币票券种类,并限期收回1953年发行的10元券、5元券和3元券。 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加强外汇管理,禁止外币在国内市场计价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于1980年4月1日发行外汇兑换券,面额有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共7种,与人民币等值。短期来华的外国人和回国探亲、旅游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可在指定地区范围购置物品或支付结算。 1987年4月27日,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的第四套人民币。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