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0962
专题名称: 紫菜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320.pdf
专题类型: 物产

专题描述

明嘉靖《惠安县志》载:“紫菜产小岞海中,柔嫩,缫成索者胜。”《崇武所城志》载:“龟屿、洋屿、石屿、青屿……大小男妇于潮退时铁钩取,紫菜、赤菜、青苔之属。”尔后进入紫菜坛的管养,并沿袭至今。 紫菜人工养殖始于1964年,由港墘海带场和县海带场先后试养成功。1969年,人工养殖面积87亩,总产6.7吨。从60年代末期开始,先后在县海带场、港墘、诚峰等地,兴建紫菜育苗室18座,基建面积3000多平方米,育苗面积2000多平方米,年育苗能力可供2000多亩的紫菜养殖所需苗种,做到自给有余。 70~80年代,全县以兴办紫菜养殖场为依托,先后办过35个养殖场。1984年,养殖面积达1935亩,总产309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尔后,因成本不断提高,紫菜干品价格时有下跌,经济效益差,生产渐趋下降。同时在育苗技术上进行创新,由“平放采苗”改为“吊(挂)采”,附着基质改用蛎壳代替文蛤壳,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因而紫菜育苗“供过于求”,所以前垵、杜厝等地部份育苗室也已停产。1989年,仅投产65万个贝壳育苗。当年,紫菜养殖面积1757亩,总产100吨,主要分布于后龙、南埔、小岞、净峰、崇武、山霞等乡(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