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出处: | 《惠安县志》 |
唯一号: | 130334020230000875 |
专题名称: | 大麦种植情况 |
文件路径: |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7/001 |
起始页: | 0252.pdf |
专题类型: | 物产 |
产量: | 民国27年(1938年),种植面积81681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5%,平均亩产57.5公斤。1950~1979年,大麦品种仍以“六稜黑肚”和“六稜白肚”两个品种为主。其间,全县常年大麦种植面积11~12万亩,总产量11000~12000吨。1979年以后,县内大麦开始从粮食作物转为饲料作物。80年代中后期,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大麦成为食品工业原料作物。1980年始,引进、推广成熟期早、产量高、质量好的二稜大菱新品种“早熟2号”、“泸麦4号”、“舟麦1号”、“矮早三”、“稻引1号”、“83—m15”、“莆大麦4号”等。1982年,县农科所种植的4.09亩大麦,品种矮早三,平均亩产333.5公斤,其中1.00亩,亩产367.8公斤。1987年,二稜大麦良种“83—m15”和“莆大麦4号”成为全县的当家品种,其全生育期125~130天,株高80~85厘米,千粒重38~40克,平均亩产180~200公斤。其特点是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适应性广,较抗百粉病,后期转色甚佳。1986~1987年,省农业厅安排惠安种大麦丰产栽培示范片805亩,平均亩产174公斤。1987年,全县大麦丰产示范片8066亩,亩产168公斤,比一般亩产增产56公斤,增幅50%。1988年,全县大麦丰产示范片12144亩,亩产182公斤,比一般亩产65公斤,增幅55.9%。1989年,全县大麦示范片20780亩,单产203公斤,比一般亩产增产66公斤,增幅48.2%,是年,全县大麦种植面积99851亩,平均亩产140公斤,总产量13950.29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