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出处: | 《惠安县志》 |
唯一号: | 130334020230000874 |
专题名称: | 水稻种植情况 |
文件路径: |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7/001 |
起始页: | 0251.pdf |
专题类型: | 物产 |
产量: | 民国时期,早稻品种惠北采用仙游早、种植年限15年,全生育期130天,亩产200公斤;白乳术,种植年限30多年,亩产225公斤。惠北惠西还采用红毛术,种植年限30多年,亩产200公斤;乌嘴术,种植年限30多年,亩产180公斤;乌壳术,种植年限30多年,亩产150公斤;南早,种植年限20多年,亩产225公斤。惠东惠南采用朝婆,种植期年限20多年,亩产225公斤。惠中惠南采用早子,种植年限20多年,亩产185公斤。民国27年(1938年),水稻种植面积68654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6%,平均亩产150公斤。民国37年始,全县早稻大都采用南特号,种植年限10多年,亩产250公斤。晚稻,惠北采用一光,种植期限60多年,亩产200公斤;三光,种植年限40多年,亩产200公斤;虎尾术,种植年限20多年,亩产200公斤;水尼,种植年限近20年,亩产250公斤;乌壳术,种植年限15年,亩产200公斤。惠中大都采用白禾,种植年限15年,亩产175公斤。惠西大都采用老花术,种植年限20多年,亩产225公斤。单季稻,惠北一带采用红青芒、白青芒,种植年限30多年,亩产150公斤。1949年,全县早稻种植面积76134亩,平均亩产99公斤,总产7538.3吨;晚稻38132亩,平均亩产104公斤,总产3974.05吨;单季稻18604亩,平均亩产75公斤,总产1395.15吨。三种稻类种植总面积132870亩,平均亩产92.6公斤,总产12907.5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