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尊老爱幼美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0398
专题名称: 德化县尊老爱幼美俗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785.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德化人民自古以来有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0世纪80年代,浔中乡丁墘村李玉担的婆婆(孙信多岁,双目失明,玉担对她长期耐心照料,毫无怨言。老人食足衣暖住舒,心欢体健,人皆赞玉担好媳妇。汤头乡汤头村苏来,一向尊敬公公,平时还教育子女敬重老人。苏来对同村一位81岁“五保”户陈美君也照顾备至,经常为老妇挑粮、碾米、拾柴、送菜,逢年过节更忘不了她。龙浔镇德新街居民组长张属,婚后30多年来,始终细心照料体弱多病的婆婆生活和侍奉汤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老人事业,1958年创办敬老院39个,入院206人;后来逐渐减少,只剩浔中、连山两处51人,至1961年停办。1983年11月和1984年6月,又先后在三班乡、霞碧乡设立敬老院,入院16人,县人大、政协和县直属有关领导曾亲临慰间,赠送电视机。乡和村每年发给孤寡老人粮食、衣服、被毯和零用钱;还重点照顾特别困难的“五保”老人,让其安度晚年。 爱护少年儿童也是传统美德。父母爱护子女,长辈爱护幼辈,政府也关怀少年儿童成长。民国廿八年(1939年),华侨叶乃、商人苏由甲等人在县城创办凤林慈儿院(后改称育幼院),收容抗日战争中无家可归的苦难儿童学文化和生产技术,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使难童健康成长。20世纪50年代,人民政府重视幼教事业,1986年,县已创建少年宫、儿童乐园,作为少年儿童游乐场所。到1987年,城镇和乡村计有幼儿班129班,县办幼儿园两所。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