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晋江县“送顺风”与“脱草鞋”乡土风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1276
专题名称:
晋江县“送顺风”与“脱草鞋”乡土风俗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1427.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送顺风”与“脱草鞋”是晋江为华侨出洋和归里举办的两种仪俗。华侨出洋之前,乡间邻里的亲友都要来赠送鸡、蛋、线面以及茶叶、土特产、药物等礼品,为其送行,俗称“送顺风”,有祝渡洋“一帆风顺”的意思。即将启程出洋的华侨,其眷属要煮“四果鸡蛋”为他们饯行,以祝冀他们出洋后有个圆满美好的结果。安海一带,饯行有煮豆腐的习俗,藉“腐”与“富”谐音,象征出洋后能发财致富。有的地方对初次出洋的人(俗叫“新客”),还要特意把煮好的“四果鸡蛋”置于自家的水缸盖上,为其饯行,并为他们备好一小瓶家乡的水和一小包家乡的泥土让其随身带走。寓意:出洋后要饮水思源,莫忘乡井故土;又一说好让他们出洋后适应侨居地“水土”。对一些出洋投亲靠友者,还要特地带上一包竹叶心和铅钱片,旨在他们寄人篱下,与所投靠的人有个“缘份”,得其真心诚意的栽培与提携(因为方言的“铅”与“缘”、“竹心”与“得心”谐音)。 华侨临行之前,普遍要事先到祖祠点炷香,拜辞列祖列宗,俗称“拜公妈”,牢记“摇篮血迹”(即出生地)。尤其是“新客”出洋,父母或妻室送他们出大门后,即要呼其名,叫他们再次折回家中,其意寓有“不要一去不回头”,要永远记住这里有他自己的家园与亲人。华侨抵达侨居地后,要向家里和亲友寄信寄钱,以告知平安抵达或答谢“送顺风”之情,俗称寄“相探批”(即探候信)。 民国期间,华侨一俟回归故里,家乡的亲人有为他们脱下脚上草鞋(草鞋系供远涉者穿用,以稻草、细麻布绳编扎而成),洗尘接风的俗仪,邻里亲友,常送礼以鸡、蛋、面线以及名土特产,甚至设宴请客,俗称“脱草鞋”。归里的华侨,往往则回送诸如香皂、针线、衣服、布料、成药、用品等洋货。其中,尤以送针送线为尚礼,俗有“穿针引线”,牵来带去,情谊绵长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货日益增多,并备受青睐,故回乡华侨常以“红包”代物,好让堂亲戚友各自选购所好。为报故土养育之恩,敦睦乡谊,许多回乡华侨在回国期间都有到祖祠和祖墓行香作拜的习俗,并出现慷慨解囊修祠建庙、修路造桥等等热心公益之义举。50年代以后,华侨穿草鞋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华侨归里“脱草鞋”的俗称,至今仍然沿用。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