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县祭敬亡魂信仰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1273
专题名称: 晋江县祭敬亡魂信仰习俗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142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每逢亡故亲属的生卒日要“祭祀”,俗称“做忌”。春节、清明、端午、中元、冬至、除夕要到祖祠敬奉仙逝祖亲,宗族春冬要举行隆重“二祭”(今渐废)。凡逢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有的室外略备荤素五味供神祭鬼者,俗称“犒兵”。青阳地区,清明后数天,还有“烧小清明”祭敬游散亡魂之俗。农历七月,分乡里村落,“初一起,青阳内头李,初二杏厝王……”逐日按序,点“路灯”设祭筵烧纸马,敬阴间鬼魅,以“普渡”众多游魂散鬼。俗称做“普渡”。 晋江各地做“七月普渡”,铺张浪费至极。从农历七月初一至卅日,全县无日不普,无日不敬。适逢闰月又要复始重做。其中,首推石狮“闻名龟湖大普渡”。所谓龟湖“大普”,也就是指龟湖附近13个村落,12年各轮流普渡一次,互相宴请。其形式即按:塘头(鼠)、锦陈(牛)、塘边(虎)、苏厝(兔)、后宅(龙)、埔仔(蛇)、洪堀(马)、塘后(羊)、后〓、仑后(猴)、山雅(鸡)、浯头(狗,今已废村)、后头(猪,今已废村)等12生肖序列,轮流进行规模盛大的普渡。普渡之日,数十台戏济济于一村演出,家家户户祭敬用“五斗米篮”作碗,请客时以“大盖”(晒谷物篾盖)、草席为桌,席地大宴宾客,即使是过路乞丐也任其入席狼吞虎咽。如此铺张浪费,致使许多村民为了大做普渡而倾家荡产。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禁止普渡,至70年代普渡活动已有较大收敛。但80年代以后,这一迷信习俗又有所回潮。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