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县端午节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1252
专题名称: 晋江县端午节习俗
其他名称: 五月节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1416.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有洒雄黄酒、包粽子、赛龙舟、挂蒲艾等活动,相传均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乃为全国传统性的古民俗。除此之外,晋江一带别具地方特色的节日民俗有: “煎〓补天”。所谓“煎〓补天”,即用小麦或其他谷物粉,或甜或咸加上其他佐料拌为糊状,置于油锅煎成圆片状食物。历代相沿,成为民间粘补穹苍裂缝,堵塞五月连绵黄梅阴雨,祈求雨止天晴的食俗,故民谣有句“雨仔微微、舀油来煎〓”。 制“午时茶”、“晒龙袍”与“烧苍术、蝉蜕”。节日午间,有的人家于午时用茶叶、盐,加少量蒲姜、薄荷等药,炒制成药茶,以防治中暑、呕吐和腹痛等病,俗称制“午时茶”或“午时盐”。是时,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晾晒衣服被褥,俗称“晒龙袍”。还关门闭户,在室内焚熏苍术和蝉蜕,以驱邪净室。凡此等等,均为先民祛湿消毒防病、对付时疫的原始作法衍化而成的古朴民俗。 “采莲”,又称“唆啰连”。亦为端午节民间驱邪消灾的一种民俗。“唆啰连”活动诙谐风趣。活动队伍是:前头走着一个头戴清朝“鲁笠”,肩扛木棍,棍的前端挂锣,后端悬挂一个装有烧酒的新尿壶,走一步,敲一下响锣,丑相十分滑稽的“铺兵公”,接着为手擎彩旗的“采莲队”,彩旗顶端均插有榕枝艾叶。后面紧跟着几个男扮女装,手提盛有红、白鲜花漆篮的送花婆。活动中,“铺兵”来回开路,四人抬着一具木雕老龙头,“采莲”在敲锣打鼓,唢呐劲吹和“龙王出世除灾难啊,唆啰嗹哪,啰嗹哩啰嗹啦!”的乐曲声中,载歌载舞,游街串巷。“采莲”队伍所到之处,逢有店铺民宅放鞭炮,即口喊“大吉利市,添丁进财”,入店入宅舞旗“掸尘”。其时主人要礼施“红包”,提花婆则以数朵玉兰和红花回送主家,以示吉祥如意。民间“采莲”活动,寓有驱邪避灾,财福广进之吉兆,故颇受民众的欢迎。 旧俗五月节还有为儿童佩香袋,系五色丝线镯以避邪“续命”。但这种习俗与“采莲”活动至60年代已不多见。唯包粽子或“煎〓补天”、烧苍术、蝉蜕以及敬祭祖先、“送夏”(新婚女方为男家送凉席等类礼品)等依然存在。 端午节“赛龙舟”和水上捉鸭活动,在清代、民国时期的晋江乡镇颇为流行。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群众活动更加活跃,“水上捉鸭”的体育运动,深受群众喜爱。所谓“水上捉鸭”,即或在江河,或在港湾的水中,架起一根硕长并涂有油脂的水上圆木,木端挂着鸭笼子。谁能赤足走到尽头,拉开笼阀,鸭便归其所有。但走完油滑圆木谈何容易?往往半途“扑通”落水而告失败,赛者“丑态”百出,观者欢笑不绝。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