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县衣着风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1240
专题名称: 晋江县衣着风俗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1404.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清道光《晋江县志》载:“上古草衣卉服,太朴无华”。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仕宦“品服荣身悉遵定制”,一般平民百姓“冠裳之饰而贵贱无淆”。清末,平民百姓以粗布汉装衣服及镶边大裾衫,纳底布鞋、草鞋、木屐为主。仕宦缙绅以及殷富阶层则穿弓鞋、珠拖,长衫马褂,并冠以“鲁笠”或瓜皮、毡仔帽。民国以后,中山装、学生装、长衫、旗袍、连衣裙、皮鞋、胶底鞋逐渐进入社会生活。抗日战争结束后,菲律宾华侨带回的各种美国军服、军鞋、军帽,一度在晋江流行。新中国成立初,则时兴灰、蓝色“列宁装”、“干部服”以及“万里”鞋、球鞋之类,出现所谓清一色“蓝蚂蚁”时期。60年代初,“白鹄笠”、塑料凉鞋、拖鞋始进入一般群众家庭,改变了长期以来“天亮打赤足,晚上木屐响”的习惯。 “文化大革命”期间,绿色军装、军鞋、军帽甚为流行。此外,渔民衫(薯榔衣)、红灯芯绒女式外衣在社会上也十分趋时。改革开放以后,衣着变化甚大,进口及本地产的西装、牛仔服、茄克衣、套装以及品种繁多的时装琳琅满目,无所不有。人们讲究美观时髦,注重质地与“牌子”(名牌),而且变一衣多季为一季多衣。并以轻、薄、软取代以前厚、重、硬的服装。以往,村间农民习惯于赤脚,穷苦者常衣布袋衫。现身穿西装、“鞋袜带脚”耕地种田者不在少数。 晋江人穿衣除历来有“上肿下虚”(即上身厚、下身单薄)特点外,还带有一些地方色彩和习俗禁忌。青阳、池店一带当祖母的妇女,喜庆节日习惯穿大红袄。深沪、金井一带华侨妇女则常着花衫裤。衣服忌反穿、忌直接和衣带鞋入睡、忌衣服穿在身上打补钉、寡妇忌讳艳服等。有的“贵器”儿童常着“百补衣”,以避邪。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