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晋江县佛教菜(斋)姑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1237
专题名称:
晋江县佛教菜(斋)姑
其他名称:
吃菜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1384.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在家奉佛持长斋的人,晋江县俗称“吃菜”(闽南方语“菜”与“斋”同音)。男众称“菜叔”,女众称“菜姑”。此类“吃菜”教徒,家里有净修佛堂,富裕人家则离家独建清净佛堂,称“斋堂”。如清初王元真在安海建复兴堂,为离家净修居处;康熙年间(1662—1722),洪窟村洪姓贞女建妙德堂净修;乾隆间(1736—1795)三吴上慕村吴姓节妇洪鸳娘,矢志长斋奉佛,其子吴绳生为其建世斋堂;光绪间(1875—1908)安海镇信女杨妲,独建慎斋堂。清末以后,出家当菜姑之风大盛。民国4年,营边村吴乃姑舍宅建清居堂,并延请其他菜姑与她共住净修;民国5年,清末举人曾振仲为安海曾笑姑建香莲堂奉佛。此后逐渐出现由斋堂专修,发展到出家住寺。据1952年统计,全县有斋堂18所,且都由私人斋堂转变为外来菜姑常住的佛教寺庙,全县80%以上的寺庙,都由菜姑住持。据1952年晋江县佛教联合会调查资料,海印寺、朵莲寺、宿燕寺和庆莲寺等4座寺院的菜姑103人,其中出身农户的60人,小商和小手工业者26人,侨属9人,其他8人。就出家情况看,自幼家贫失养,或随母及其他亲属出家的32人;未婚青年受佛教家庭影响或拒婚出家的18人;中年妇女因丧夫或夫虐、姑恶等家庭变故而出家者40人;老年发心奉佛养静的5人;寡老和残废无依收养入寺8人。从文化素质看,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9人,其他都是文盲或半文盲。 因菜姑大多文化素质不高,佛学意识淡薄,导致佛教与民间杂神信仰进一步的混杂不清。民国37年,晋江旅菲侨僧性愿曾捐资委托在家女居士陈珍珍创办觉华佛学苑,让菜姑学习文化知识和佛学基础理论。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