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晋江县百货购销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1145
专题名称:
晋江县百货购销情况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605.pdf
专题类型:
工业产品
专题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晋江县日用百货、针纺织品、文化用品、煤油和皂烛等5大类商品,主要从泉州百货二级站按计划调入,占总购进量80%以上。其次向福州、厦门二级站和省外系统内计划外采购弥补。根据国营、供销社城乡分工的原则进行批发与供应。晋江县是著名侨乡,消费水平较高,采购供应任务也较繁重。1955年经营品种8401种,商品购进额783.84万元,超年计划12.14%;销售额达810.33万元,超年计划9.5%,居全省各县之首。1956年对私改造后,扩大批发业务,根据国家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开展工业品常年大推销。由于采购上的盲目性,造成库存商品严重积压,县百货公司及时推行进货经理责任制,建立以经理、业务股长、采购员组成的进货小组,实行进货把关,采取措施推销积压商品。 1957年鹰厦铁路通车,晋江县改由厦门二级站进货。因流转方向改变,城乡差价大,部分基层供销社直接向厦门等地进货,影响全县销售计划。泉州百货二级站由陆运改水运,降低费用,价格可以与厦门站拉平。晋江县百货仍归泉州站供应。同年对进省的日用百货进行全面调价,按经营范围调低2841品种,下调幅度分别为1—10%,当年商品流转额计算,全县消费者可减少负担12万元。 1958年,在“大跃进”影响下,社会商品供求差距扩大。1959年开始,物资供应趋于紧张,先后有火柴、肥皂、煤油、胶鞋、手表等近50种商品供不应求。为缓和市场供需矛盾,实行计划供应,采取不同商品凭票(证)供应办法。同时,为弥补市场商品不足,县工业品经理部和手工业部门大抓石狮、安海、青阳的小商品生产,提出“以小顶大,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方针。石狮工业品批发部在扩大组织生产、收购品种上,是晋江地区的典型。青阳百货第三门市部,通过组织生产,扩大商品流通,比上年同期销售额增加1.2倍。在货源采购上改变“双手向上”、“两眼向外”的观点,以地方小商品生产弥补,克服了暂时困难。 在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为加速货币回笼,使持有货币的人买到需要的商品,从1960年起,分别在石狮、安海、青阳3大集镇,对手表、自行车和部分针棉织品等少数商品实行高价供应,比原价高出1—2倍。1963年,国民经济好转,商品供应日趋缓和,除肥皂、煤油、胶鞋外,逐步取消票(证),实行敞开供应。1965年通过调整,国民经济继续发展,商品供应量继续增加。为贯彻“城乡都需要的工业品优先供应农村”的原则,全县城乡分配比例重新调整,石狮、安海、青阳、金井4个集镇的国营零售门市部由占60%调低为45.6%,农村供销社由40%调高为54.4%。在改进国营、合作社关系的同时,定期召开商品展销会。 在“文化大革命”中,商品流通领域遭到破坏。供应品种减少、单调,部分商品供求矛盾突出。许多日用品如肥皂、火柴、保温瓶、搪瓷制品、铝制品长期供应不足,部分商品再度实行凭票(证)供应。在商品供应紧张时,出现商品“走后门”的不正之风,经营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品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市场物资日趋丰富。在商品供应上,除沪产缝纫机、三五牌座钟、自行车等小部分名牌产品外,全部实行敞开供应。1979年百货经营品种由原来5101种增加到6014种,基本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新产品款式新颖、花色齐全,取代了原来质差、价高的老产品。在新旧商品交替之间,又出现了老商品滞销的新矛盾。1979年6月底比年初库存商品增加230万元。同年根据上级通知,把原经营的劳保用品专柜,归口移交晋江县特需供应公司。 自1979年起,为照顾侨胞自用或馈赠亲友,海关对进口“三机”(电视机、收录机、电子计算机)实行征税放行。从3月份开始,石狮市场出现黑市交易,4月1日恢复1968年“文革”中被冲击停业的晋江县华侨物资收购信托部。由于侨胞邮寄进口“三机”不断增加,加上沿海走私渗透,市场黑市交易泛滥。经上级决定,停止“三机”信托寄售业务,改为收购经营,确定由石狮百货商店收购,增设青阳、安海、金井百货商店3个收购点。泉州、南安等市县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大专院校、百货商场纷纷派人来晋江采购。1979年至1982年计收购进口电视机473台、收录机28367台、计算器56452台(前期信托寄售还不计在内)。4年中收购总金额2142.32万元(包括收购台湾手表34799只及部分针织品),利润总额达983.32万元。1983年起,海关税率提高,“三机”进口锐减。此后改由县百货公司统一收购经营。 改革开放后,商品流通实行多渠道进货,在市场经营竞争中,密切国营、合作社关系,面向农村广大市场,扩大工业品下乡,同时采购城乡需要的工业品。1981年,经营日用百货品种3932种,其中小商品3904种。1980—1982年,晋江县市场虽受走私贩私、投机倒把的严重冲击,电器、手表、纺织品销售量大幅度下降,但日用百货销售增长1.4—1.5%。1986年以后实行小型企业租赁和中型企业承包经营,开展横向联营业务。石狮百货大楼与南平纺织品站联销康幸针织有限公司生产的针织布、与南平纺织站经营的地产针织品、与广东珠海湾仔塑料厂、顺德“美的”风扇厂、普宁塑料制品厂等6厂家联合举行产品展销会开展联销,共销售22万元。青阳百货大楼零售兼营小批发销售245.4万元,增加利润1.5万元。1987年青阳百货批发站利润34.37万元,超承包基数102.2% 1988年,青阳、安海百货批发站、青阳百货大楼批发站到省内外百货、文具、针纺织站、工厂采购大量商品。青阳百货大楼掌握市场信息,一年中销售石英钟1.1万个,占广州百货站挂钩单位销量的第二位。当年市场虽出现通货膨胀,但在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动下,商品销售3643万元,人均劳动效率47.31万元,利润额107.93万元,人均创利1.402万元,资金效率14.91%,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