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花生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1047
专题名称:
花生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24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959年前,全县只有“硫球仔”、“中广”(蔓性迟熟品种)和同安种(“中硫球”)等花生品种。 1959年始从广东引进“狮头企”新品种,经龙湖的英湖和青阳的后塘试种成功后,1964年转到青阳高霞等8个农技点,做了20.89亩大面积的对比试验,平均亩产212.25公斤。1967年,全县有9.3万多亩花生采用“狮头企”良种。 1966年开始引种“粤油三号”25亩,产量超过“狮头企”。第二年示范面积扩大到579亩,1968年发展到1500多亩,1970年达到5万多亩。到70年代中期,“狮头企”和“粤油三号”成为晋江花生的两大当家品种。 “龙油九号”,一般亩产150—200公斤。1969年,英湖七队种植26.56亩,平均亩产达241.9公斤。1972年,全大队1346亩春花生,基本实现“龙油”化,平均亩产达151.5公斤。1972年,晋南沿海4个社队推广“龙油九号”,种植面积1.5万多亩。 70年代初,先后引进“桠2241”、“粉红”和小量的美国花生,但都不理想。到1972年,只发展1万亩左右。 70年代中期,引种“粤油116”、“粤选58”和“红花126”获得成功,该品种成为80年代晋南沿海、特别是地下水高的风砂园和润地的当家品种。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