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石狮市丧葬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0929
专题名称:
石狮市丧葬习俗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936.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石狮境内历来葬礼隆重,葬仪繁琐。凡年上半百或已身为祖辈的老人临终前夕,将其抬到祖厝厅堂,置于用4块床板搭成的简易床铺上,为其更换寿衣,俗称“上厅边”。老人辞世后,即用被单将其盖紧,并在尸体上放置一面铜镜。 丧家门口悬挂白布,门上贴白色挽联;分派堂亲到诸亲戚家“报丧”。被报亲戚,应给报丧者一杯清水,让其嗽上一口,余者倒掉以示添“彩气”。 老人去世后,多在翌日由“土公”将尸体抬移入棺,并用冥纸、面巾填塞“寿内”,然后封棺钉盖。其时,道士做法事,唢呐哀鸣;倘有生肖与死者相克的,应自回避,以免冲煞。倘为妇女去世,应待其娘家亲眷观看后,方可入殓。 人殓后,即将死者用过的衣物,草席等物送至村外荒郊焚烧,俗称“送草”或“送脚尾”。 “送草”后设置灵堂,堂上立置纸龛和死者遗像,灵柩停放堂中,四壁列置亲友送的挽幛、花圈。就近另设“丁优所”,接待亲朋故友及有关人士吊唁。亲友邻居的赙仪,俗称“金银札”,由族亲专人签收。守灵时日少者1昼夜,多者3~7日。守灵期间,每早由媳妇、女儿在龛前哀号;崇佛信道者大多还“做功德”,请僧道摆神坛,做法事,超度亡灵。 出殡时,棺夫先把灵柩移至宅外开阔地,孝男孝孙跪列两旁。孝眷跪地哭挽,行过“棺前祭”,送葬队伍徐徐行进,锣鼓阵阵,哀乐齐鸣,哭声凄切。出殡队伍前面、左右均有数人沿途“压金银”、鸣放鞭炮。有的还特制一面“灵旌”,由族中命相最好的年青人骑马执旌于队列之中。同时,聘请一位武官骑马殿后。灵柩抵达墓地,先祀“后土”,再行基前祭。诸礼完毕,棺木落土,孝眷以丧服掬土一抔,依次绕墓地一周,徐徐将土撒入墓中,俗称“帕土”。此后即由送葬族亲邻里合力封盖墓穴。尔后,送葬队伍红灯前导“归虞”,俗称“返主”。丧家设宴飨客。“返主”后,立纸龛满7日,即行“倒龛”,把厅堂中之纸龛焚烧。丧事完毕之后,丧家要以咸煎、粽子(后改为咸糕子及饮料)答谢亲友邻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丧事简办,开追悼会,不送纸烛送花圈。石狮建市后,市人民政府颁发《石狮市殡葬管理暂行规定》,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火葬,丧事简办,限制送葬乐队,废除殡仪活动中的封建迷信和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俗,深受群众欢迎。1997年1月,石狮市实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葬。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