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石狮市生育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0927
专题名称:
石狮市生育习俗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93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民国以前,石狮农村和沿海渔村普遍采取土法接生,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高。致使境内有许多愚昧落后的地方生育习俗。 产妇临盆,家人煮甜鸡蛋让其吃下“压肚”。产后一个月内,妇女一日多餐,要吃姜油煎炸的鸡蛋、线面,以及鸡鸭、参茸等滋补品,为其祛除风寒,恢复体质。产妇忌吹冷风和浸洗冷水,外人不得进入“月内房”。 婴儿出生,初哺以甘草黄连汤以至珍珠粉,后喂以母乳。婴儿出生9日,长辈为其安置摇篮。出生14日,生男者得向堂亲邻里分赠“糖豆”报喜,并给产妇娘家送去香油饭,俗称“报生饭”。娘家则回赠鸡、鸭、鱼、蛋、线面等食品,给产妇“补月内”,同时送给婴儿四衫、四裘及被裙等物。到了满月(弥月),娘家得备办“满月红”(婴儿穿的红衣服)、虎仔帽及布料送到男家,并蒸“满月圆”和相当数量的鸡蛋,供婴儿“剃头”之后分赠亲友;男家则回赠粿粽、“三牲”等物。满月前一天,请理发师为婴儿“剃头”,在婴儿后脑勺留一小撮羊尾巴,俗称“寿毛”,寓意长寿百岁。“四月日”(4周月),开始让婴儿坐轿车,婴儿的姑母赠予“涎围兜”,外婆家则赠予裘衫、金银手链、帽子、布料及面制“四月日桃”。男家则以粿、粽回赠。 孩儿周岁,俗称“度晬”,除隆重敬奉神明外,有的还设宴招待亲友。外婆家则置办金银首饰、鞋帽、衣料及“四脚龟”(面制品)给外孙。“度晬”筵席之后,民间还有“趖龟”(抓阉)仪俗。即在地上放置一张新草席,草席四个角落各置一个“四脚龟”。席上放置书笔、厘秤、算盘和银钱等物,然后让小孩在席上爬动,看其伸手首先拿取何物,藉以卜知孩子来日从事士农工商的趋向。 十六岁,男称“成丁”,女称“及笄”,意即长大成人。于是大办酒席,隆重庆贺。外婆家赠送毛巾、扇子、服装、布料、金首饰、自行车以至彩电、摩托车等丰厚礼物。其他亲友也都有比较贵重的馈赠。十六岁是最后一次祀敬床母、檐口妈和七娘妈等神明,除供品特别丰盛外,有的还把亲友赠送的首饰、衣物、电器等礼品一并陈列敬神,让人参观,藉以炫耀孩子的“贵品”。 50年代后,随着科学的普及,社会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生育上的陈规陋俗已渐废除,但某些习俗仍被沿袭。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