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水泥生产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0651
专题名称: 德化县水泥生产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145.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预均化 (1)破碎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原石灰矿石的破碎。 (2)预均化 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 每生产1吨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其中石灰石占78.4%,页岩石占13.3%,粉煤灰占6.1%,铁矿石占2.2%。 3.生料均化 生料成分入窖,采用空气搅拌,重力作用,产生“漏斗效应”,使生料粉在向下卸落时,尽量切割多层料面,充分混合。利用不同的流化空气,使库内平行料面发生大小不同的流化膨胀作用,有的区域卸料,有的区域流化,从而使库内料面产生倾斜,进行径向混合均化。 4.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 (1)物料分散 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 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 5.水泥熟料的烧成 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 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矿物。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时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碳酸镁和碳酸钙进行反应生成大量(熟料)。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 6.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将水泥熟料(及缓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率,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7.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袋装是将水泥粉装成每袋25千克和50千克两种,方便装车发运;散装是将水泥粉由输送带送入运输工具。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