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区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地理名称: 丰泽区
唯一号: 130333020230000565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116.pdf
层级分类: 县(区、旗、县级市)
隶属: 泉州市

介绍

丰泽区地处泉州市区中心区域中东部,晋江下游北岸、洛阳江口西岸。最北端为北峰街道大阳山,最西端为北峰街道的招集社区,最东端为洛阳江口城东街道的金屿,最南端为东海街道的晋江入海口。东西最大距离19.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7.78千米。东与惠安县(台商投资区)隔洛阳江相望,西与鲤城区、南安市毗邻,南与晋江市隔晋江相邻,北与洛江区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泉州湾。全区国土面积129.6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05.84平方千米,全区耕地面积3.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1千米,海域及晋江水域面积23.79平方千米(含沿海滩涂面积17.35平方千米)。 自古至1997年,境内未有县一级建置。自三国吴开始到南朝陈,境域先后属东安县、晋安县、南安郡地。从隋到唐开元五年(717年)的137年间,境域属南安县地。 唐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从此至1951年的1233年间,除境域西部的一小部分(今北峰街道西部的招联、招丰、招集、招贤、霞美、肖厝6个社区)属南安县地外,其余绝大部分(今东海、城东、华大、东湖、丰泽、泉秀、清源7个街道全境,以及北峰街道的群峰、群石、群山、拒洪、北峰5个社区)一直属晋江县地。 1951年1月,泉州市(县级)设立后,境域除如前绝大部分属晋江县、一小部属南安县外,又有一小部分属县级泉州市。1958年,泉州市面积扩大,此后39年,境域全部归属泉州市(后改称鲤城区)。 1997年6月3日,丰泽区设立,为泉州市(地级)辖区;同年9月29日,丰泽区人民政府成立。从此,在丰泽大地上才有县一级建置,开启丰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至2007年,全区辖东海、北峰、城东、华大、东湖、丰泽、泉秀、清源8个街道,72个社区。全区疆域面积129.63平方千米。 夏、商两代,境域属扬州。 西周时,属七闽地。 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地。 秦时属闽中郡地。 西汉初属闽越国;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属会稽郡冶县地。 东汉时,属会稽郡南部都尉侯官县地。 三国时,属吴建安郡东安县(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地。 西晋时,属晋安郡晋安县地。 南朝,宋时属晋平郡晋安县地;齐仍属之;梁属南安郡(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地;陈仍属之。 隋初,境域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市)南安县地。后泉州改称闽州,再改称建安郡,南安县隶属不变。 唐武德元年(618年),建安郡改为建州,境域属建州南安县地。武德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县置丰州(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境域属丰州南安县地。贞观九年(635年),丰州划归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市),境域属泉州南安县地。 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境域属武荣州南安县地。不久,武荣州又划归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市),南安县属之;圣历二年(699年),复置武荣州;圣历三年又裁撤;久视元年(700年),第三次设置武荣州(治所在今鲤城区)。境域均属武荣州南安县地。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治所在今鲤城区),境域属泉州南安县地。 唐开元六年(718年),析泉州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境域绝大部分(今东海、城东、华大、东湖、丰泽、泉秀、清源7个街道全境,以及北峰街道的群峰、群石、群山、拒洪、北峰5个社区)属泉州晋江县地,境域西部的一小部分(今北峰街道西部的招联、招丰、招集、招贤、霞美、肖厝6个社区)属泉州南安县地。 唐天宝元年(742年),泉州改为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晋江县、南安县属之,境域归属上述两县不变。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晋江、南安为闽王王审知领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灭闽,属南唐领地;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改泉州为清源军,属清源军领地。境域归属如前不变。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改清源军为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平海军复为泉州,晋江县、南安县属之,境域归属不变。 元代,境域属泉州路晋江县和南安县地。 明洪武三年(1370年),境域仍如前属晋江、南安两县。清代隶属依旧。 民国元年(1912年),晋江、南安两县归福建省南路道(民国3年改称厦门道)管辖。 民国22年(1933年)11月“福建事变”时,晋江、南安两县属泉海省。民国23年(1934年)1月3日,中华共和国兴泉省(由泉海省改名)人民政府在泉州成立,省会设泉州。晋江、南安两县属之。同年7月,晋江、南安两县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民国24年(1935年)1月,晋江、南安改隶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民国32年(1943年),两县仍属第四区(专署驻永春)。境域均如前分别为晋江县、南安县地域。 1949年8月31日泉州解放,晋江、南安两县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治所在今鲤城区)。1950年3月,第五行政督察区改称泉州行政督察区;同年9月,改称晋江区。晋江县、南安县属之。境域如前分属两县不变。 1951年1月,泉州市(县级)成立。时境域环绕市区近郊的拒洪、群石、环山、仁风、澄洲(汀洲)6个小乡划入泉州市(县级)郊区,其余外围大部地域仍属晋江县,境域西部的一小部分仍属南安县。 1955年4月,晋江区改称晋江专区,境域仍分属晋江专区的泉州市(县级)、晋江县和南安县。 1958年5月3日,晋江县原清源小乡(此时当属东星乡地域,今之清源农场、清源社区)划隶泉州市(县级)管辖,先后建立政企合一的北峰清源农场、泉州市共青团集体农庄(同年改为泉州市亚热带作物试验场)、清源茶果社。同年9月1日,划南安县招贤乡招丰等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原丰州招贤点的糖房、潘山、西埔、京塘,以及西华管辖的萧厝、霞美,今之北峰街道西部的招联、招丰、招集、招贤社区及霞美、肖厝社区)和幸福乡(即岐山点地,今属鲤城区)归县级泉州市管辖,划晋江县临海乡侨光等1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原晋江县东星乡、临海乡地,今之丰泽区东海、城东、华大街道全部,东湖、丰泽、泉秀街道西部及洛江区的万安街道)、石霞乡(今属鲤城区)归泉州市(县级),与泉州市郊的乡合并,分别成立北峰乡、东海乡、江南乡(今属鲤城区)。至此,境域全部划入晋江专区泉州市(县级)管辖。 1971年7月,晋江专区更名晋江地区,泉州市(县级)属之,境域归属不变。 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复福建省撤销晋江地区,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同时,原县级泉州市设立鲤城区和郊区。同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复福建省暂不设郊区,原县级泉州市改设鲤城区。境域全部属泉州市(地级)鲤城区。 1997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福建省调整泉州市鲤城区行政区划,增设丰泽区和洛江区。其中,丰泽区辖泉秀、丰泽、东湖、华大4个街道和城东、东海、北峰3个镇。至2007年,丰泽区隶属不变。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