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螺城镇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地理名称:
螺城镇
唯一号:
130333020230000058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106.pdf
层级分类:
乡(镇、街道)
隶属:
惠安县
参考方位
位于县域中部,东、南、北与螺阳乡交界,西北与黄塘乡毗邻。
介绍
螺城镇位于县域中部,东、南、北与螺阳乡交界,西北与黄塘乡毗邻。面积5.23平方公里。福厦公路自北而南贯穿境内。该镇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镇政府设在城内新街。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乡16里置惠安县,县治即设于此。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因防御倭寇侵扰,始建城墙,翌年竣工。城背西北面东南,西部自南而北有莲花山、火山、科山、螺山、大坪山、岳山、潘山等山峰环抱,螺山负邑,形如“螺狮吐肉”,故县城别称螺城。民国28年(1939年)为便于日机轰炸时群众疏散,城墙全被拆毁。 清代,螺城属一都,辖7个铺。民国时期设螺城镇,除辖城内10个保外,又辖辋川、螺阳部分地区共18个保。1949年9月,县人民政府于此设第一区公所,管辖范围达30个乡(相当于现在村委会),除城内10保外,还辖辋川全部,黄塘西北部,东岭、涂寨部分自然村。1951年6月调整区划时,划出郊区。一区辖有城内8个街和东关、北关、新霞计11个乡。1952年6月行政区划全面调整,仍设一区,改辖城内4个街和东关、北关,再划入南郊6个乡,共辖12个乡。8月,把凤旗、狮山、钱塘等3个乡划给二区,琼田划给十四区。一区辖城内4个街及东关、北关、霞东、霞光、新霞等郊乡计9个街、乡。1954年1月,省府同意成立一区人民政府作为一级政权。12月,城内增划东街、新街,计辖11个街、乡。1955年10月,再次调整行政区划,把城郊的霞光、新霞划给黄塘,霞东划给辋川。一区只辖城内5个街,设居委会。 1958年撤区并乡,设城关镇。9月,人民公社化,与凤旗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把7个高级社划分为28个生产大队、205个生产队(不设管理区),范围包括今螺阳乡。1961年析分小社,红旗人民公社改为城关人民公社,下辖5个街、29个大队、144个生产队。1962年设城关镇,下辖3个居委会和东关、北关2个大队。其余农村29个大队仍归城关人民公社。1981年城关镇改称螺城镇。 1985年1月,成立螺城镇人民政府,辖5个居民委员会。1989年12月,辖5个街、224个自然村(巷、埔)计有9672户、43383人。 北关街辖城门头、下城河、九屎巷、江厝巷、土杀巷、埔潭、土楼尾、岳帝庙、关帝庙、古墓爷、周厝巷、妈祖宫、后社宫、后社村、洪厝篮、楼脚口、后壁埕、吕往亭、下郭村、双龟牌、后坂、班芝花脚、顶园等23个自然村(巷、埔)。 东关街辖太平街、小田船、留山顶、下台吴、九站崎、马山新村、东古院、代厝、猪槽潭、街巷、马路顶、水关尾、后厝仔、东兴新村、建设路、桥仔头、南埔山新村等18个自然村(巷、埔)。 东南街辖清海街、观音楼、大宅埔、下宅巷、白蛇巷、下田巷、连康社、赤土埔、花山巷、四角井、围头池、大崎巷、六房埕、东埕巷、东城边、南城边、南环路、火山新村、后山新村、车仔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等22个自然村(巷、埔)。 西北街辖南岭桥、下井街、县口、学口埔、城隍口、钟楼脚、新宫脚、北门顶、泗四洲公巷、驿顶、坊脚、布政庄、驿埔巷、张公祠、驿埔、皇恩埔、石头盘、惠古地、西门、西林、下庄埕、梳妆楼、龙泉巷、西门妈宫、会魁埕、旗杆潭、花斋堂、草埔、模连巷、登龙桥、联厝宅、古墓爷、科山路、龙山下、中亭脚、治山治水纪念碑、火山脚、山边内、狗腔、戴厝、金龙庙、公界、竹脚、张厝巷、崎脚王、后山仔头、西姑馆、花山顶、顶路、下路、刘厝、城隍巷、学巷、箭场巷、箭场埔、凤池、下田塘、马路埕、岳路、司公巷、御史巷、池亭、后埔、方厝、顶埕、霞井陈、土地公宫、上湖峰、九屎巷、刘厝(四马拖车)、山兜曾、如是堂、城河沟、南环路、北环路、西门新村、灰埕、埕尾、盲仁巷、十八层、西门外、螺山新村、枪台新村、镇府巷、下田塘、新城等86个自然村(巷、埔)。 中新街辖中新巷、箭场埔、凤尾池、后塔井、观音仔宫、崎仔下、崎仔顶、关帝宫、十字街、双凤、娘仔桥、社仔埕、新梧街、织巷田、八间街、涂厝巷、岁宫巷、独板桥、下林埔、钓庭、后池、圆智庵、圆智庵街、下梧街、溪南街、溪北街、新街口、后溪头、许厝巷、下井仔、打铁巷、打铁铺、祠堂巷、石狮口、枣巷、司公埔、德水巷、天官第、小姐厅、南岭桥、霞井街、县口街、学口埔、本厅衙门、后楼、糊布埕、提督衙、马巷、后坑埕、大巷、城隍口、新城口、司铺埕、洪厝围、涂厝巷、美人崎、曾厝埕、许厝埕、社仔埕、云山巷、云山宅、九使张、屐底埕、田仔墘、东水关口、石亭坝、清风黄、先风黄、新东张、菜市口、中山东路、中山北路、民群巷等73个自然村(巷、埔)。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地名
惠安县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