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福乡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地理名称: 介福乡
唯一号: 130333020230000049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0121.pdf
层级分类: 乡(镇、街道)
隶属: 永春县

参考方位

位于本县北部,离县城24公里,东连湖洋乡,西北与德化县三班乡接壤,南邻桃城镇和五里街镇,面积33.8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中间形成山间盆地,最高山峰运林尖,海拔965.8米。

介绍

介福乡位于本县北部,离县城24公里,东连湖洋乡,西北与德化县三班乡接壤,南邻桃城镇和五里街镇,面积33.8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中间形成山间盆地,最高山峰运林尖,海拔965.8米。 介福原称四班,以龙津、紫美、扬美,大丘头四个自然村(班)而得名。相传明永春知县骆起孟,见四班地形秀丽,宽平肥沃,是被盖着的福地,故称“盖福”,谐音为“界福”,后简化为介福。宋至清属民康乡鸣琴里,二十都。民国时期属第三区(湖洋)、福阳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划归第八区、第十一区、霞陵区,城关区、吾边乡、介福乡。1958年划归城关公社。1961年划出成立介福公社,1994年改称介福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在紫美村大草埔。 1987年,全乡辖3个村民委员会,49个村民小组。有29个自然村落,共1937户,7811人,其中农业人口7595人.旅居国外的侨亲,分布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地。有耕地6160亩(水田5931亩,农地229亩),山地31877亩,粮食总产量2125.5吨。 境内有县办的林场,县乡合办的茶场,有乡、村办的果林场和瓷厂、电站、瓷土加工厂。高岭土矿,蕴藏量近一亿吨,居全县首位。瓷器生产是乡主要工业,年产值达87.64万元,占全乡总收入79%。1987年,乡村企业收入148.3万元,经济总收入382.5万元。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