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乡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地理名称: 都乡
唯一号: 130333020230000037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0116.pdf
层级分类: 乡(镇、街道)
隶属: 永春县

参考方位

位于本县最西部,离县城96公里,东与横口乡、下洋镇相接,西与漳平县象湖乡毗邻,南与安溪县感德乡、桃舟乡交界,北与大田县祠福乡、谢洋乡、吴山乡接壤,面积191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地处戴云山脉延伸部分,层峦叠嶂,主要山峰45座,陈斗歧最高,海拔1344.2米。主要溪流为一都溪,又名碧溪,由西北向东南经横口乡注入安溪县的清溪,是晋江西溪发源地之一。

介绍

一都乡位于本县最西部,离县城96公里,东与横口乡、下洋镇相接,西与漳平县象湖乡毗邻,南与安溪县感德乡、桃舟乡交界,北与大田县祠福乡、谢洋乡、吴山乡接壤,面积191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地处戴云山脉延伸部分,层峦叠嶂,主要山峰45座,陈斗歧最高,海拔1344.2米。主要溪流为一都溪,又名碧溪,由西北向东南经横口乡注入安溪县的清溪,是晋江西溪发源地之一。 一都之名,始自元代,当时全县划为25都,这里为第一都。宋至清属宣和乡民苏里。民国时期先后划属第四区、一都乡,荣义乡。新中国成立以后,与横口、曲斗合为第一区,后称一都区。1958年3月,划原一都为一都乡,10月,成立一都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一都乡。乡人民政府驻仙阳村中坂。 1987年辖12个村民委员会,105个村民小组,2个乡办果林场,有90个自然村落。计2992户,14599人,其中农业人口13817人。 全乡耕地面积12816亩(水田12284亩,农地532亩),山地236304亩。山地中有林地197930亩,占山地的80%,盛产杉、松、毛竹和杂木,是全县主要林区。土特产有香菇、红菇等。 境内有县办的松香厂、纸厂,有乡办的农械厂、水泥厂、水电站。1987年全乡粮食总产量4025.1吨,乡村企业收入306.4万元,经济总收入709万元。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春县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