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瑞源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唯一号: 130330020230010160
人物姓名: 庄瑞源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5/001
起始页: 0521.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17
卒年: 1977
籍贯: 晋江市

传略

庄瑞源,1917—1977,民国6年(1917)出生于晋江安海。少时就读于鼓浪屿英华中学。受他二哥庄瑞霖早年从事文学创作的影响,爱好文学。抗战前夕,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入学后,对文学的兴趣有增无减,在萧乾编辑的《大公报》副刊、黎烈文主编的《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许多散文、小说。抗战期间,他随校先后迁往赣州、桂林、昆明,作品散见于《文艺阵地》(矛盾主编)、《中原》(郭沫若主编)、《现代文艺》(王西彦主编)及西南、东南一带报刊上。民国28年(1939),庄瑞源在香港初晤萧乾,巴金在坐,萧乾向巴金推荐这位文坛新秀。一向热心扶植青年作家的巴金为他编选散文集《贝壳》(收散文11篇),列入他主持的《文学丛刊》第6辑中,于民国29年(1940)初出版。其后,庄瑞源在文艺界前辈郑伯奇、朱雯等的扶持下,陆续出版《乡岛祭》(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合集)、《穷巷之冬》(短篇集)、《生——远景》(散文集)、《孤独者的灵魂》(短篇集)等。俞元桂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中,对他的散文作过中肯评价。庄瑞源刻意在文体上多方进行探索,扩大创作题材,增强作品的现实感;长于抒情,不时以诗化的语言抒发出一种沉闷的灵魂独白,构成他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庄瑞源不仅创作成果丰硕,也热心于编辑、出版事业。抗战期间,他与黎丁、林蒲在桂林创办今日文艺社,编辑出版“今日文艺丛书”14种,均为进步作品。民国32年(1943),他在屯溪行医之余,创办新生出版社,编印“新生文艺丛刊”(第一辑《暴风雨》);停刊后,又办“新生文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庄瑞源任南京军事学院附属医院院长。他在孔罗荪关怀下,加入江苏省作协,繁忙医务之余,先后译出德国安娜西格斯《死者青春长在》、波兰普鲁士《傀儡》等,均为洋洋巨著。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专题

院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