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有智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0020230003368
人物姓名: 傅有智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1294.pdf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11
卒年: 1933
籍贯: 安溪县蓬莱镇登山村

传略

傅有智,安溪县蓬莱镇登山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出生,兄弟7人,他排行最小。其父在鼓浪屿营生,积攒些钱,在家乡置有田产,是农村中较富有的。 有智初入家乡新民小学,后转鼓浪屿普育小学,再升厦门同文书院。时值家境中落,他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卖甘蔗挣零钱作学习费用。中学毕业后,便进德士古洋行当雇工,广泛接触社会。当时贫富悬殊种种不公平现象,不由使他目击心惊。民国18年(1929)秋,有智被母校同文书院共青团支部吸收入团,从此以校友关系,经常接近学生,进行革命活动。19年夏,有智加入中国共产党,担负同文书院共青团学生支部的领导工作,是共青团厦门市委干部。 19年“5.25”厦门劫狱事件,震慑了当局。中共福建省委行动委员会决定于7月25日,在厦门港渔行口广场,举行一次打击盐税局的飞行集会。举事前夜,有人把原定集会时散发的《收盐税剥削人民,助长军阀混战》等传单先行发出,以致这次行动的时间、地点被当局侦知。 7月29日上午7时,飞行集会总指挥张某,按约定时间脱帽示意,信号鞭炮随即响起,分散在渔行口广场的各路群众,闻声集合,口号声此起彼落,传单满天飞。埋伏的警探突向张总指挥开枪,并从四面包围过来。当时有智刚从上海返厦,行经此地,慌乱中与张总指挥跑在一起,终于和张等5人,同时被捕。警方从有智身上搜出中共在上海刚出版的刊物和传单,便对他威迫利诱,结果毫无所得。7月31日昏夜,有智和另一被捕者,被秘密押赴厦门打石字海滩上枪杀。一阵乱枪过后,2具尸体被拖在一起,留待天亮后收埋。 有智身中5弹,子弹从面颊、脖颈、肩膀、腋下穿过,计有9孔,但都未中要害。半夜时分,有智苏醒过来,忍着钻心剧痛,爬到石堆旁,磨断身上的绳索,脱掉染遍鲜血的白衣,换上那位同遭枪杀者的黑衣,艰难地爬到海边,幸得1位艄公仗义救助,连夜送他到鼓浪屿他的三嫂家里。其嫂惊喜交集,马上请来1位台籍医生,给他敷药,擦干血迹,换上衣服,喝下热汤。考虑到天亮后警方会严密搜查,便打发有智速回安溪老家治伤,于是用牙痛药膏贴在他脸上的伤口。时值雨天,给他1把雨伞,叮嘱道:“遇人盘问,便说牙痛。”翌晨,警察局发现少了1具尸体,果然大举搜查,但有智已踏上回安溪的路了。此事被厦门《江声日报》作为奇闻登载,轰动一时。 中共福建省委接到傅有智脱险回安溪的报告,便指令厦门中心市委派驻安溪巡视员翁成金设法联系。翁通过彭区区委,指令有智到小溪会面。会面时有智心情激动,表示要献出枪口余生,革命到底。有智接上党的关系后不久,治好创伤,便在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首先在家乡登虎榜组织农会、赤卫队,建立了党支部;接着在横坑、上智、竹塔……等地,相继成立了农会和党组织,紧密配合游击队的行动,还带领农民开展“五抗”和“减租减息”的斗争。他母亲原有田地租给农民耕种,他决定自家不收佃户租谷,其他人则实行“二五减租”,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民国22年(1933)5月30日,安、南、永、德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官桥区革命委员会,在登虎榜宣告成立,有智当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在成立大会上,他发表讲话:“我们已有自己的政府,要在共产党领导下,加紧自己救自己,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彻底实行“二五减租”,实行土地革命,勇敢地保卫红色根据地,保卫我们的政权。”会后有智立即召开政府工作会议,成立文化教育委员会、抗租减息委员会、妇女救国会、分田委员会等组织,并制定政府工作计划,要求各委员会深入发动群众,贯彻实施。红色政权的成立,使当局大为震动,千方百计欲行镇压、破坏。当时游击队已正式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9月,傅有智跟随红二支队政委李实、支队长陈凤伍等十余人在震动安、南、永的“青云楼事件”中被捕。同月17日,傅有智与陈凤伍等人同在安溪县城凤冠山就义,时年仅22岁。有智之死距他前次在厦门被枪杀,只3年又48天。为实现创建人民共和国的理想,有智身经两死,毅然不屈,事奇且烈,史籍罕见。凤冠山纪念碑有碑文记载烈士事迹,永垂后世。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专题

干部
职位
主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