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0020230003315
人物姓名: 李光地
人物异名: 字:晋卿;号:厚庵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1241.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642
籍贯: 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
亲属: 李日煌

传略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出生。5岁入塾,13岁即遍读群经。14岁与家人12口陷于山贼,被挟勒赎重金。光地在贼寨时与贼帅之子同住,毫不惧怯,得便即取其书以读,才华为贼帅所赏识。一度因勒赎未遂,险遭杀害。后由其伯父李日爆募死士,袭破贼寨救出。其父李兆庆宗程、朱学说,家中有不少这学派的书籍。光地18岁即编写《性理解》,19岁写《四书解》,20岁写《周易解》,24岁辑《历象要义》,25岁通律吕之学,后又会见明代遗民、著名学者顾炎武,受音韵之学。 康熙五年(1666),光地中举人,九年(1670)成进士,殿试拟第一,因制策错一字,降为第五。奉旨试诏令,考第一,选庶吉士,习国书(即满文)。十一年,圣祖诏诸翰林各献所学,光地进《河洛图说》。秋,庶吉士散馆考第一,授编修。 十二年春,充会试同考官。夏,光地请假回乡。十三年三月(1674),靖南王耿精忠反于人物 1191福州,郑经也攻占泉州。双方都派人招揽光地。光地出于无奈,于十四年四月间,偕叔父李日煌赴福州耿幕,行前预嘱家人随后驰书谎报其父患病,因得托辞归家侍疾,耿精忠不得不给假。光地匆忙回家,逃匿山间。 十四年夏,光地与叔父李日煌分析福建形势,建议清廷出奇兵,袭击耿精忠,写成《密陈机宜疏》,用蜡封裹(即蜡丸疏),遣仆人携带,由叔父李日煌护送出西江,间道赴京,经年乃达。那时的当政者认为远方来人,情况不明,拒不接受。亏得泉州籍内阁学士富鸿基以全家百口作保,即日代奏,圣祖阅后,深表嘉许,即批交领兵大臣参考。并下令访求光地踪迹,护送其家属入京。十五年九月,清兵由仙霞杉关长驱入闽,耿精忠投降。十六年二月,清兵攻入泉州。光地乞禁屠城,泉城一带得以安堵。是年夏,光地超授侍读学士,九月行至福州,丁父优归。 十七年(1678),同安人蔡寅自称明裔,裹白头巾,结众2万余人,围安溪县城达28日,光地与叔日煌募乡兵设伏据险,绝其粮道,蔡寅败走投奔郑经。郑经派刘国轩攻下海澄、漳州、同安、惠安、进围泉州。光地使从兄李光斗西迎拉哈达之师于漳平;使弟李光垤北迎巡抚吴兴祚之师于仙游;并备办粮食、牛、酒犒军。两路清兵抵达,泉州解围,各县相继收复。拉哈达上报战绩,得旨:“李光地前当变乱之初,密疏机宜,兹又迎接大兵,备办粮米,深为可嘉,即升授学士。” 十九年,光地服阕奉母入京,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兼为太子允礽之师。二十年,台湾郑经死,子克演嗣位。朝中大臣都主招抚,光地疏陈克塽幼弱,部下争权,征之必克,并荐内大臣施琅可用。圣祖纳其议,7月,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后于二十二年平台湾。这年,耿精忠因被告发降后尚蓄逆谋,系狱受审。光地的同榜进士陈梦雷以附逆罪被判死刑,光地疏陈当年同在耿幕时两次密约情状,陈梦雷得免死刑,改戍奉天。陈梦雷怨光地救助不力,事后诬陷光地,但未得逞。 二十一年,光地因遭权臣疑忌,疏请奉母返里获准,在家建“榕村书屋”,与亲友讲学其中,世称“榕村先生”。这期间,总督姚启圣常以地方兴革事宜前来咨询,光地备陈利弊,多所建树。 二十五年,光地还朝补原官。不久,改任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并充经筵讲官,及方略馆副总裁。二十六年,因不附权臣,申请辞官养亲,准给假一年并悬缺以待。临行召见,光地向圣祖推荐德格勒、徐元梦、汤斌、李顺等六七人。 二十七年,孝庄文皇后去世,光地仓皇返京奔丧,因所举的德格勒直言揭奸,被权臣借他事诬陷论罪,光地以妄举之罪被牵连讯问,险遭陷害。幸得圣祖下旨:“李光地前于台湾一役有功,仍以学士用。”二十八年,随圣祖南巡,陪登江宁观星台咨论星象。返京后,朝官争献颂词,光地经圣旨宣索才呈上,遂被降任通政司通政使。旋复召问乐律。是年冬,升任兵部右侍郎。二十九年,察赈大同。三十年春,充会试副考官,秋,奉旨偕河道总督靳辅视察黄河。 三十二年冬,以原官提督顺天学政。次年母丧,乞奔丧不允,奉旨在任守制,被人弹劾,乃改为解任在京守制。三十五年,服除仍督学政。他认为俗学浅陋,提倡通经学古,试题都先剖析义理,凡能诵读三经及占文百篇以上的,都予拔擢。有旗人利用权势干请,光地说,学校名额,本官所管,不属本官所有,不敢徇私求惠。从此干请者绝迹。次年冬,补工部右侍郎。三十七年,科试尚未结束,改兵部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直隶。他每次出行,队伍仅十几人。宣布有敢需求扰民的死无赦。那时,圣祖经常出巡京郊,当地民众,苦于供应。光地申请宽减。奉旨:随从人员如敢违法扰民,准先拿办后报。从此官风清肃。偶有公开索求的,基层属员说:不是不供应,是巡抚不答应啊!三十八年春,偕河道总督王新命会勘漳河、子牙河。光地亲下基层,决定堵广福决口,浚阎、留二庄河道,分水入淀;筑完固口,分水入卫;滨河千家居民,择地建屋以易之。这一治水方案,奉准施行。夏,蝗蝻盛发,他亲率官吏,又出资募民,日夜捕扑,并下令于冬季用铁锥缚于竿末,巡视斜坡洞穴,消灭蝗卵,此法后被沿用。四十年春,随驾视察永定河,奉旨筑堤开河,引水入淀。光地考虑一年当中,只开春两个月可以兴工,马上召集民夫十余万人,宣示此役之利,全属民众,不要看成公家力役,妄生怨谤。于是编10个民夫为1组,30组设1员管理,派两个大员分辖南北岸,划界施工,作息均听锣声。此役钉桩下扫一百四十余里,筑堤七十余里,不四十日而工竣。沿河居民另建宅迁居,排涝后的田地,大、小麦丰收。圣祖亲临阅视,说:“朕用一清正抚臣,便岁丰民乐。”赐“夙志澄清”匾及御服衣冠。四十二年迁吏部尚书,留任巡抚。 四十四年十一月,拜文渊阁大学士。四十五年入阁办事。历充会试正考官、殿试、武殿试读卷官,国史馆、典训馆、方略馆、一统志馆总裁。四十六年,直隶巡抚苦于缉盗,请立十家连坐法,光地奏言盗踪诡秘,邻右岂能知情,株连非善政,事以不行。四十八年,圣祖因太子允礽已于去年废黜,召群臣讨论遴选新储君,光地奏言建储事大,应由皇上乾刚独断,臣下不合置喙,乃罢议。三月,复立允礽为太子,派光地充册立正使。五十一年八月,圣祖又将废太子,独召光地,光地叩首请全父子之恩。十月,宣布复废太子允仍,禁锢于咸安宫。五十四年,翰林院诸词臣因试被黜者24人,光地奏言文字不称与品质恶劣者不同,请予宽减,奉旨各按原职退休。六月,光地疏请退休,准给假2年,赐“谟明弼谐”匾。二月,圣祖赋诗送行,并赐红稻1石,他回家栽种,获好收成,又早熟十余日,便报请向民间推广。五十五年,圣祖密令召光地还朝,光地奏请明令督抚促还,乃于五十六年二月还朝,赐第南城。五十七年二月,参加建储会议,圣祖嘉许光地,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五月,光地病逝京寓。圣祖命皇五子允祺奠茶酒,赐银1000两,给全祭葬,派工部尚书徐元梦、侍读学士魏廷珍护其丧事,赐谥文贞。复谕阁臣:“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雍正元年赠太子太傅,十年,祀京师贤良祠。 光地出仕之初,请假回籍,即遭叛臣耿精忠胁迫,入其幕下。他巧计脱归后,即进平耿的蜡丸疏,又组乡兵抗拒郑经,解泉州围,加之学识渊博,遂受圣祖特别赏识,早期即任太子之师。当时朝中派系斗争尖锐,光地因此遭权臣排挤,经圣祖下诏力保,才得幸免。此后光地更加谨饬,终被提为大学士,膺宰辅重任。几度请假、请退,都被急于召回。圣祖曾传谕:“义虽君臣,情同朋友。”得君之专,少可伦比。光地有此机遇,敢于仗义执言,使冤屈得伸。如江宁知府陈鹏年被满族总督阿山劾安放圣训不敬,拟死刑。光地乘便言阿山勤敏,仅劾陈鹏年一事,遭到非议,陈鹏年遂被召入京修书;满族总督噶礼,与汉族巡抚张伯行互纠,派大臣查办,仍慑于总督权势,案久未决。光地据实密奏,总督被免职(后2年因他案处死),巡抚仍留原任;贡生方苞因原编修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论死,光地称其善于古文,因而得释,且召入蒙养斋修纂群书;福建陈五显因饥举义,陈五显被捕处死,其家属及余党1300余人,被判处充军。光地奏言陈五显乃饥寒所迫,今首犯既诛,余党不必深究,得旨全部赦免。光地还先后荐举朱轼、杨名时、陆陇其、赵申乔、刘琰、文志鲸、魏廷珍、李绂、蔡世远、梅文鼎、惠士奇、王兰生、何焯、庄亨阳等,皆名臣硕学,著称于世。光地通晓兵书,熟悉海务,朝廷每用水师提、镇,多被咨询,先后推荐十几人,都能称职。他曾面奏:府兵制坏,请于各县参用民兵,给以半资,有事用之,无事归农;边海之兵,仿古屯田制,择所在余地,给予耕种,几年之后,减其赀粮,这就每年可节省几百万。又奏当今官俸,多次削减,百官几乎无以自给,多数仰恃皇上宽仁,藉口俸薄,额外需索。倘将节省之军费,用来酌加官俸,并严令杜绝需索,官风便整肃了。他还极力主张废除旗人特权,曾建议:“满州生齿日繁,势不得不圈外地,百亩则失十人之业,千亩则百人,万顷则万人失业,此旗人与民人两敝之道也。莫如预定满兵应用若干,注籍若干,余听佃佣商贾,犯法与汉人同例,有司得而刑罪之。州县佐贰,汉军可做者,满州亦可做,亦与汉人一例黜陟,不必拘聚京师。如此广其营生之路,去其骄倨之资,生计渐广,人才亦出也。”在治河方面,他认为“河性湍悍,惟引而泄之洼处,勿事防束,使四平皆容水之区,则虽或泛滥,势将随涨随溢,不至横决崩冲,河害自减,所谓不与水争地者是也。”在治理永定河时,他采用“浚直河身,直流冲沙”的方案,取得良好效果。 光地一生俭朴,素性畏谨,但临大事,则果毅不拔。自少好学,虚心请益。为诸生时,于程、朱理学,即有扎实基础。他肯定孔子对古礼“多闻阙疑”的态度,强调“读书最怕是无疑”。因此,他论学以程、朱为宗,于《大学》不用朱熹的修订本,主张用古本;在编定《中庸》章次时,说“只要明白‘天命之谓性’,《中庸》一书所讲的道理,全部便可豁然。”不采用朱熹的章次,自行编定。清代的《国朝文录》说:“文贞之学,本之朱子,而能心知其意,极推透以畅其旨,不阿附以盖其失。”程、朱理学,主张“以理为本”,而陆九渊、王守仁等则主张“以心为本”,两派争论数百年,各不相服。光地认为两派各有短长,是可以互补的,于是提出“以性为本”的论点,兼采程、朱、陆、王,自成理学思想体系。他鉴于明朝学风不正,空谈心性,无治国经邦的真本领,主张学者要务实。他说:“吾学大纲有三:一曰存实心,二曰明实理,三曰行实事。”他除儒家经传以外,诸子百家,历数、兵法、水利、律吕、音韵等,都旁涉会通,得其要领。他从政后,手不释卷,公余即从事编著。晚年奉旨修《朱子全书》及《周易折中》,其他如《诗》、《书》、《春秋》、《律吕正义》以至韵学等书,都令光地审定。光地著作甚丰,共43种。清道光年间,编《榕村全集》时,5种散佚,现存38种,计175卷。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专题

内阁学士
职位
侍郎
职位
掌院学士
职位
副总裁
职位
通政使
职位
右侍郎
职位
学政
职位
右侍郎
职位
左侍郎
职位
巡抚
职位
尚书
职位
总裁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