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钏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0020230003307
人物姓名: 黄钏
人物异名: 字:珍夫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1235.pdf
时代:
出生年: 1512
籍贯: 安溪长泰里
亲属: 陈氏

传略

黄钏,字珍夫,安溪长泰里人,生于明正德七年(1512)。6岁丧父,由寡母抚养成长。自小勤奋攻读。嘉靖十六年(1537)考中举人,历官至浙江温州府同知。 黄钏在温州府任内,正值倭寇活动猖獗。温州地处要冲,是倭寇抢掠的主要目标。黄钏发动军民固城守,修舰船,整顿队伍,加强戒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骚扰温州。黄钏率领军民将其击走。为防倭寇卷土重来,黄钏积极整饬队伍,加紧防备,严阵以待。 三十七年,大股的倭寇再次窜扰温州。上司命令黄钏就地清剿。面对强寇,有的胆怯动摇,主张弃城而逃;有的主张坚守城池,不可出击,置城外居民于不顾。黄钏力排众议,明确地指出:城内是我们的百姓,城外也是我们的百姓,都不能让其遭殃。援引兵书“先声有夺人之心”。主张乘其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以此取胜。他亲自进行部署,把兵力分为三部,一部从上流守卫垒石,一部从下流守卫铁场,互为应援,伺机出击,自己则统率中军正面迎敌。 出击前举行誓师,黄钏高擎酒杯,环视众军士,庄重宣布:“不愿从者听便”。群情激愤:“君以身当敌,吾属何敢负公。”众皆一饮而尽,出城击敌。黄钏身先士卒,执弓督战,劲弩巨炮齐发,敌人招架不住,纷纷后退。敌人看到正面攻击难以取胜,遂将队伍作了调整,兵分三路,除用主力与黄钏接战外,另分一路突进上流偷袭垒石,一路往下流直捣铁场。两处统领皆纨绔子弟,贪生怕死,遇敌即弃军逃走,不战自溃。贼得手后,合兵攻击黄钏。黄钏腹背受敌,正面之敌稳住阵脚后,极力反扑。黄钏三面被围,阵脚大乱。部下劝其乘乱逃脱,免遭不测。黄钏执剑叱道:“死亦得死在此地。”奋勇直前搏斗。贼兵蜂涌而至,黄钏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俘。 黄钏从容坐在榕树下。倭寇了解他的身份后,先是胁迫他投降。黄钏愤然站起,斥道:“黄大夫还不知世上有投降二字。”倭寇又要他出金赎身,说“只要你拿出一千两金,就放你回去”。黄钏昂然大笑:“你不知道黄大夫不爱钱吗!”继又大骂:“你们死在旦夕,还要钱干什么?”寇老羞成怒,把黄钏的衣服剥光,活活寸斩而死。时年47岁。 黄钏妻陈氏和子文华闻讯后,到处寻觅不到尸体,只好具衣冠葬于白沙邱。 事后,朝廷按其功绩,追赠黄钏为浙江参议。并荫一子入国子监,温州府建祠纪念。后安溪县将其奉祀在名宦祠,与李森等合称八君子。 黄钏生前著有《坠蕉集》。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专题

同知
职位
同知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