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仁郁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唯一号: 130330020230000003
人物姓名: 颜仁郁
人物异名: 字:文杰;号:品俊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810.pdf
时代: 唐朝
出生年: 827
卒年: 835
籍贯: 德化县

传略

颜仁郁,字文杰,号品俊,德化县三班乡滨村人。生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年),原籍河南温县,父颜芳(787~860年)入闽后,到归德场归义乡山亭里(今德化三班乡泗滨)定居。仁郁幼承父教,博学经书。晚唐接任归德场场长,时“政荒民散”,仁郁勤政爱民,抚慰百姓,倡导垦荒耕作,努力发展生产,人民温饱得以解决,“一年襁负至,二年田莱辟,三年民用足”。他在《赞神曲》中写道:“前年谷与金口价,家家啼哭伐桑柘。岂知还复有今年,酒肉如山祭春社”。反映人民在丰歉不同年头生活的悬殊和悲欢。 仁郁善诗,“有诗百篇,传于民间”,人美称其为“颜长官诗”,分为《农桑》(又名《喻农》)、《朱门》、《客路》、《边庭》、《城市》、《贫女》、《负薪》、《空门》、《山居》、《渔父》十门类(各10首),反映农家、朱门、城市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封建社会的现实。如:“休夸城市足荣华,到底看来眼前花,凿并耕田长饱暖,一生无虑是农家。”(<城市》第十首);《农桑》第一首:“夜半呼儿趁晓耕,嬴 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艰辛。仁郁所作诗歌长期以来在民间广为传诵。 仁郁死后,葬于三班纱帽峰山麓。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