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06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分类号: C924.3
页数: 2
页码: 94-95
摘要: 本节主要探讨了洛江区的人口分布和密度变化。文章分析了建区前和建区后不同时期的人口分布和密度情况,包括城区与乡镇、镇区与乡村的不平衡分布,以及人口在城镇和乡村的分布变化。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洛江区

内容

一、建区前人口分布与密度
  洛江区人口分布,城区与乡镇、镇区与乡村不平衡。城区、乡镇所在地分布较密,乡村分布较疏。民国25年(1936年),晋江县第四区(今河市、马甲、罗溪、虹山、双阳华侨农场)52051人,人口密度142人/平方千米。1992年,鲤城区(含今洛江区域)人口密度在430人/平方千米左右,河市镇、马甲镇、罗溪镇、虹山乡和双阳华侨农场人口密度170人/平方千米。
  二、建区后人口分布与密度
  (一)人口分布
  1997年,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8501人,占5.3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51511人,占94.69%。1997—2007年,全区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比重逐年增加,乡村人口比重逐年减少,城镇化水平提高。2007年,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8468人,占26.9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1140人,占83.1%。与1997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39967人,年均增长率15.42%。
  续表3-1-3
  (二)人口密度
  1997年,全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19人。至2007年,全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77人,比1997年每平方千米增加58人。万安街道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78人,居全区最高;双阳街道每平方千米625人,居全区第二;马甲镇每平方千米401人,居全区第三;罗溪镇每平方千米370人,为全区最低。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