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地整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6844
颗粒名称: 二、土地整理
分类号: F061.6
页数: 2
页码: 114-1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九十九溪土地整理、填埋废弃田和填埋茅厕猪厩等土地整理措施。九十九溪土地整理项目通过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和渠道等措施,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耕地面积。填埋废弃田和填埋茅厕猪厩等措施则通过挖掘土地潜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土地整理 晋江市

内容

(一)九十九溪土地整理
  九十九溪源于南安市大旗尾山,全长49.33千米,流域面积350.8平方千米,流经晋江市境内长约20千米,流域面积137平方千米,年经流量2.01亿立方米,是晋东平原的重要灌溉河系。
  九十九溪流经晋江两岸涉及磁灶、青阳、池店、陈埭四个镇,土地面积162.5平方千米,地貌以梯形为特征,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呈波状起伏梯级分布。总体上是磁灶、青阳、池店、陈埭由高到低逐渐过渡,区域内磁灶的山地和丘陵为主,池店和陈埭是冲击海积平原,区域地平面高程平均3.9米左右(黄海平原标高)。区域内沟地较多,废弃坑塘凌乱,造成水田排水不易,劳作不便,撂荒地较多,耕地质量下降。对此,2001年11月,晋江市土地局聘请浙江大学东南土地管理学院编制《九十九溪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规划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自2001年底至2002年2月,完成土方挖填,3月,完成土地平整及修建道路,水泥渠道配套工程,整理166公顷,其中耕地91.4公顷,整理后耕地面积可达120.2平方千米,净增耕地面积28.7公顷。
  2003年,第二期再投资3000万元,进行旧河道拓宽,整理区域面积800公顷,其中改良53.3公顷的中低产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20公顷。
  整理中,不仅对土地进行平整,还对沟渠、道路、林带进行综合治理,一次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通。整理后,溪水流畅,旱能灌溉,涝能排除,渍能降下。
  (二)变荒地为良田
  磁灶坝头村地处晋东平原的西北部,是该镇大米产区,但村民历来对土地法制意识不强,毁田挖土卖土,加上福厦高速公路从该村经过,造成一片12公顷水稻田成水池潭,有的深达0.8米,旱时不能排水,涝时成灾,长期渍水不能耕种废弃抛荒。2001年新的村两委发动村民对该地荒田进行整理,还筹资金3万元,村民无偿献工运土填掘,历经10个月的整理,12公顷的废弃田变为可耕田。
  (三)填埋茅厕猪厩
  1997年前,安海镇许幕村中各家各户散落着私厕(这种厕为农家开挖在房前或屋后供人上厕或蓄粪作用),私厕无卫生配置,粪池朝天,暑热天臭味熏天,既不卫生又影响村容村貌,还占用土地。为此,村两委于1997年6月对这些私厕进行挖掘填埋,计填埋私厕289个,整理出的土地面积1890平方米,将整理出的土地1120平方米建菜市场,将270平方米建公厕,500平方米作公益事业用地,整理后既美化村容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英林是革命老区村,村中遍布危房、猪厩、茅厕。1998年,村两委为有效利用地资源,就挖掘村内的土地内潜,拆除旧仓库7座,旧危房45幢,猪厩20个,露天茅厕几十个,整理出土地4公顷,筹集资金140万元将挖出的土地建一条长3000米、宽6米网状式水泥村道,又建3座公厕,还建有菜市场、老人协会和村委会的综合楼,两幢商住楼,解决45个拆迁户的住房问题。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