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浅海滩涂和河沟开发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6833
颗粒名称: 三、浅海滩涂和河沟开发利用
分类号: F061.6
页数: 2
页码: 106-10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在浅海滩涂、河滩、沟滩和沙滩上的开发利用情况。通过围海造田、筑堤、填土等方式,增加了耕地面积,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晋江市

内容

(一)浅海滩涂开发
  晋江市浅海滩涂有113.736平方千米可开发利用。1988年以前,为解决晋江土地储备资源不足,县委、县政府提出向海要田的口号。
  改革开放后,企业迅猛发展,建设用地相应增多,为解决“吃饭与建设”的矛盾,晋江市委、市政府鼓励沿海人民在浅海滩涂上作文章。1992年,陈埭镇政府发挥临海优势,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发临海的滩涂资源,围垦开发的有洋埭、溪边、西坂、花厅口、岸兜、江头等7个建制村,自筹资金295.4万元,围垦浅海滩涂面积110.22公顷。1993—1995年,在滩涂上围海造田259公顷(其中陈埭241公顷)。单陈埭西滨就投资1470万元,投入劳动力50多万工日,炸石58.7立方米,围垦滩涂增加可耕地114公顷。英林镇的柯埭投入135万元,修筑海堤1340米,增加可耕地17.6公顷。围垦后的土地肥沃,围垦的埭田当年可播上水稻,当年收益,收成可观。自1993年到1995年的三年中就增收粮食1990吨。为此,晋江土地局与陈埭镇政府分别被福建省政府授予“服务耕地开发先进单位”和“耕地开发先进单位”的称号。
  1996年3月,陈埭镇坪头村人又向海滩要地,成立围垦领导小组,请晋江水电部门设计并上报泉州市水电局审批同意,在泉州湾西面的一浅海滩涂地上开发围垦,投入资金753.25万元,动用22万个工日,填方203613立方米,挖土方19128立方米、砂方54137立方米、条石865立方米。东西向两条堤长983米,计2929米。建排洪水闸1座,石涵2个,木涵2个,砌石护坡27388立方米,围垦的土地面积41公顷。围垦后的埭田作为养殖场,养殖鱼、虾、鳗苗,并请厦门水产学院教授作养殖技术指导。
  1997年9月,陈埭洋埭村也成立围垦造田指挥部,聘请泉州晋江流域水电部门勘察设计,并报经水利局批准,在该村地处晋江河道入海处的永浦海滩地(泉州的潮间带)进行围垦。筑堤2948米,土地顶高9.0(石砻标高)。防浪墙高程10米,土堤顶宽3米,筑水闸1座6平方米,投入资金1000万元,围垦增加土地面积93.3公顷,人均增加土地0.2亩。同年12月,陈埭江头村也筹集资金500万元,经晋江水电局现场勘察设计批准,在该村地处泉州湾地名为“南港北坪”的海滩上围垦,工程所用的护坡块石19691平方米,条石2130平方米,砂方3.5万立方米,土方95245立方米,筑堤长1415米,高度9米,底宽25米,筑涵闸1个,围垦的面积可耕地38.814公顷。
  晋江市委、市政府为继续在水域和未利用土地上作文章,于21世纪初又发动鼓励其他乡镇开发耕地,其中永和镇玉溪村(省级开发项目)开发新增耕地24公顷,龙湖龙铺村(市级开发项目)开发新增耕地9.8公顷。
  (二)河滩开发
  陈埭仙石村地处晋江母亲河的入口处,因上游的泥沙长期冲积,加上洪峰瀑泻,长年累月的泥沙堆积在村地名为“湄洲下草坪”的一片26.7公顷的河滩地。仙石村以农为主,以渔为副,经济较落后,但为开发土地资源,解决生产和用地的矛盾,发动村民集资395万元,1997年4月,请晋江水电部门设计,5月,成立开发领导小组,6月,发动民工300多人,动用8台机械,出动7.15万个劳动工日,用土、石、砂方99847立方米,筑土堤长1925米,建排水闸1座,围垦土地24.3公顷。该河滩地位晋江入口岸边,土壤肥沃,围垦的土堤沿江而行不受台风的正面袭击。滩田播上水稻,长势良好,每公顷单产在6000千克左右,年增长粮291600千克。
  (三)沟滩开发
  安海镇西安村地处镇区西面,面临内海的安海湾,因长年累月的潮汐起落冲积很多沟滩,沟壑纵横,该村人口3562人(1996年)而耕地只有57.3公顷,人均只有0.0016公顷,属于土地贫乏的建制村。当年,村两委发动村民在村地名叫“斗仔门”和“牛南周”的沟滩填土平整,开发出一片7.4公顷的可耕地。而后在开发出的沟滩地上全部种上蔬菜,产出的蔬菜供应安海居民,是安海镇菜篮子工程之一,沟滩开发既增加耕地又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四)沙滩开发
  龙湖镇衙口村东南面临深沪湾,是内陆港湾,久而久之冲积成一片高低不平的沙滩,沙滩上灌木稀疏,间有草丛,是一片长年的荒滩,少人涉足。该村民施清辉独具慧眼看中此荒滩,独自投资1000万元,从1994年开始围海开发,至1997已具规模,开发面积100公顷,并在沙滩上填土改良,其中9.3公顷作为水产养殖场,1.3公顷作为园林苗圃,6.6公顷作为绿化带。因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该沙滩变为一片绿洲,产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年单产鳗可达200多吨,苗圃培育的苗木供各地绿化。
  (五)其他耕地开发
  1994年,内坑镇潭头村旅居海外侨胞怀着对家乡建设与发展的热忱筹款开发村内两座小荒山,面积6.67公顷,后因遇亚洲金融风波而搁置,直到1998年继续开发,交由镇土地所牵头,聘请晋江良种场机械工程队推土平整,开发出可耕地3公顷,其中1.33公顷作为放牧和家禽养殖场。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