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679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文
分类号: P331
页数: 5
页码: 78-8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溪河的特征和主要河流的情况。晋江市溪河自成单元独流入海,河道浅窄,河网密度大,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河水含沙量大。主要河流包括晋江、九十九溪、坝头溪、加塘溪、梧垵溪、阳溪、梅塘溪、湖漏溪和外曾溪。
关键词: 晋江市 自然环境 水文

内容

一、溪河特征
  (一)溪河自成单元独流入海
  境域除晋江、九十九溪、九溪外,其他26条溪河均发源于境内的丘陵、台地。这些溪河源近流短,流程5千米以上的仅有9条,且自成单元向东、向南独流入海。
  (二)河道浅窄、河网密度大
  溪河总长度为171.22千米,河道浅窄,河网密度大,为全省平均密度(0.106千米/平方千米)的一倍,达0.214千米/平方千米。
  (三)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
  晋江溪河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密切相关。春夏季溪河水量多、水位上涨,为丰水期,尤其7—9月受台风的影响,流量激增,水位暴涨,在干旱季节则多为断流。由于降水的变率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比较大,溪河每年平均流量的变化也比较明显。
  (四)河水含沙量大
  境域溪河河床多为砂质、沙壤质,境内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多。尤其受近年开山采石等人为因素影响,加剧地表的冲刷,增加河水的含沙量。汛期含沙量多于枯水期。
  二、主要河流
  (一)晋江
  晋江流经县城北部,晋江境内长约14千米,流域面积约70平方千米,是山美—金鸡灌区的引水河道。
  晋江源于戴云山脉东坡,上游有东、西溪。东溪源于永春县西部雪山南麓,长约126千米。西溪为正源,源于安溪县西北部戴云山东南麓,长约145千米,流域面积3101平方千米。东、西溪汇合于南安县双溪口,始称晋江,长37千米,干流经金鸡、鲤城、华洲、溜石,在浔浦注入泉州湾。
  晋江年平均流量为163秒立方米,径流系数为68.6%。夏季水量最多,春季多于秋季,冬季最少。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于7—9月台风季节,1956年最大洪峰流量达9060秒立方米(9月19日)。含沙量汛期多于枯水期,年平均达0.55千克/立方米,是福建省四大河流中含沙量最多的一条。
  晋江水系双溪口以上为上游,河床狭窄,比降较大,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双溪口至金鸡段称中游,河床比降较小,水量变化大,含沙量多;金鸡以下为下游,河道较宽,比降小,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床增高,河漫滩发育,航运受影响。
  (二)九十九溪
  九十九溪全长49.33千米,流域面积350.8平方千米,在晋江境内长20千米,流域面积137平方千米,是晋东平原重要的灌溉河系。
  九十九溪有两源,分别源于南安县大旗尾山和黄山骆驼岭,向东流经内坑、磁灶,在洋宅附近的双溪口汇合称为磁灶溪(梅溪);再流经池店、陈埭等乡镇,在双沟与金鸡引水河道相接,向北流经溜滨水闸入海。
  九十九溪年径流量为2.01亿立方米,支流有崎溪、前埔溪、塘埔溪、倒桥溪、下灶溪和紫湖溪等。由于九十九溪集雨面积大,汇集支流多,河床浅窄,土质多为轻壤土,汛期排泄不及,往往造成洪涝灾害。九十九溪流域已建新安、东山、紫湖、五道、后望坑、桂山、埔坑、和紫溪等水库。
  九十九溪历史上是晋江、南安水上交通要道。史书记载:“船只往返于梅溪之上”“白石九十九溪水,出清洋坡,历大桥及沿江斗门经此通津埔埭,抵溜石刘礼陂入海……”
  (三)坝头溪
  坝头溪源于安海镇红麒麟山,经大山后、垵内、溪边、坝头、梧塘、菌柄、庄头、桂林等村庄,于井林桥注入安海湾。
  坝头溪全长13千米,流域面积36平方千米,河床土质为轻壤土,年径流量2050万立方米。主要支流有后边、可慕、洋南、后蔡、西畲等。其流域建有玉湖、溪边、大布林水库。
  (四)加塘溪
  加塘溪源于内坑的草头山,向南注入安海湾。全长11.85千米,流域面积26.84平方千米,河床土质为轻壤土,年径流量为1530万立方米。主要有后溪、灰厝、岭内和前埔等溪流,在内坑的土垵、莲山分别建双宅、劳武水库。
  (五)梧垵溪
  梧垵溪源于高州山,经小梧塘、洋尾、西宝、湖格、梧林、前增,注入后洋塘。全长10.11千米,流域面积40.47平方千米,河床土质为沙壤土,年径流量1510万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林口、张前、洋柄、英墩、山前、樟井和仕林等溪流。流域内的罗山乡建有英塘、洋柄、和林口水库,石狮镇建有仕林、灵秀山水库。
  (六)阳溪
  阳溪源于灵秀山,经草塘、陈林、福林、钞厝、新刘厝、中山街、衙口注入深沪湾。全长9.7千米,流域面积26.5平方千米,河床土质为沙壤土,年径流量为1510万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新西吴、草田、洪溪和吴厝溪等。流域内的永和乡建有山兜、湖内水库,龙湖乡建有吴厝、陈林、洪溪水库。
  (七)梅塘溪
  梅塘溪源于清透溪,经草洪塘、洪塘,于梅塘闸注入围头澳。全长8.2千米,流域面积18.4平方千米,河床土质为沙壤土,年径流量1049万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柯村、新周坑等。在东石大白山建有洪塘水库。
  (八)湖漏溪
  湖漏溪源于虺湖,注入深沪湾。全长7.3千米,流域面积26.41平方千米,河床为沙质,年径流量1510万立方米。主要支流有竹围溪。
  (九)外曾溪
  外曾溪源于内坑田边,经亭头、西溪寮、外曾、内曾、曾埭,与西柄注入安海湾。全长7千米,流域面积12.13平方千米,年径流量689万立方米。主要支流为后桥溪。
  (十)其他
  河道长5—6千米的溪河有祥芝的厝上溪(流域面积17.88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020万平方米),永宁的下宅溪(流域面积11.1平方千米,年径流量630万立方米)。
  河道长4—5千米的溪河有石狮、龙湖的长园溪(流域面积16.32平方千米,年径流量925万立方米),安海的侯厝溪(流域面积5.5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11万立方米),罗山的缺塘溪(流域面积9.54平方千米,年径流量541万立方米),石狮、永宁的西岑溪(流域面积5.5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11万立方米),东石、英林的埭边溪(流域面积8.4平方千米,年径流量476万立方米),青阳的普照溪(流域面积8.84平方千米,年径流量496万立方米),龙湖的东溪(流域面积14.9平方千米,年径流量823万立方米)。
  河道长3—4千米的溪河有永宁的沪厝溪(流域面积6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39万立方米),祥芝的雷坑板溪(流域面积4.2平方千米,年径流量239万立方米),蚶江的莲塘溪(流域面积5.94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22万立方米),东石的潘径溪(流域面积11.81平方千米,年径流量670万立方米),罗山的梧桐溪(流域面积9.58平方千米,年径流量536万立方米),英林的港塔溪(流域面积7.1平方千米,年径流量403万立方米),金井的金井溪(流域面积9平方千米,年径流量511万立方米)。
  河道长度3千米以下的有祥芝、蚶江的大厦溪(流域面积6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39万立方米),金井的钞岱溪(流域面积3.55平方千米,年径流量201万立方米)和格霞溪(流域面积3.03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71万立方米)等。
  据史书记载、发掘文物和现今遗迹,县境内溪河诸如坝头溪、加塘溪、外曾溪、钞岱溪、梅塘溪、阳溪等,在唐、宋时大都可航运,现除九十九溪的下游外,大多是不能航运的时令河。
  三、湖泊
  晋江境域的湖泊中,龙湖、虺湖是境内两大淡水湖,也是福建省境著名的淡水湖。龙湖、虺湖在成因类型上都属于泻湖,原先是靠近大陆的浅海,后被泥沙堆积封闭而成。由于海岸的外伸,湖水不断淡化,遂成淡水湖。
  (一)龙湖
  龙湖位于龙湖乡东南,水面面积1.62平方千米,集雨面积9.6平方千米,蓄水量405万立方米,湖底高程一般为13米,岸高16—16.5米,具有灌溉、养殖之利。
  龙湖灌溉面积1030.6公顷,保灌面积491.3公顷,养鱼面积166.6公顷。龙湖湖床宽阔,泥沙柔软,水质甘冽,水产资源丰富,鳗、鲈、鲫等鱼别具风味。龙湖鳖驰名国内外,有“龙湖鳖,镶金边”的美称。
  (二)虺湖
  虺湖位于龙湖、英林、金井三乡(镇)之界,水面面积1.03平方千米,集雨面积36平方千米蓄水量205万立方米,湖底高程一般12米,岸高14—15米。有效灌溉面积636.6公顷,保灌面积457.3公顷。
  (三)前港湖
  前港湖位于龙湖乡东部,水面面积仅0.05平方千米,集雨面积1.38平方千米,蓄水量7.5万立方米,湖底高程8.9米,岸高11米。有效灌溉面积70.3公顷,保灌面积25公顷。
  四、地下水
  晋江地下水资源较贫乏,水质较好。除池店陈埭等乡(镇)滨海地区矿化度大于1克/升的微咸半咸水外,其余都属于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中性水。按照地表堆积物和地质构造中孔隙与裂隙潜水量可分为:
  (一)富孔隙潜水区
  分布于冲积扇、风积海积和河谷平原。含孔隙潜水,海积层常为双层、多层结构,浅部含淡水,深部含咸水。孔隙涌水量40—100吨/日、米,最大为883吨/日、米,供水性较好,为地下水丰水区。
  (二)中等孔隙潜水区
  分布于河谷平原和一级台地地区。供水性较差,地下水微缺,含中等孔隙潜水,孔隙涌水量20—40吨/日、米。
  (三)弱孔隙潜水区
  分布于一、二级台地。含孔隙裂隙潜水,上部为红色黏土透水性差富水性弱,下部为风化带,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好。孔隙涌水量上部小于5吨/日、米,下部为5—25吨/日、米,系地下缺水区。
  (四)弱裂隙潜水区
  分布于丘陵、三级台地。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潜水深部含水极弱或不含水。孔隙涌水量0—10吨/日、米,系地下水严重缺水区。
  晋江的地下水在池店、陈埭、蚶江至深沪湾一带及滨海平原,水位埋深为0.3—2.2米,属中等丰水区;台地、丘陵地带地下水水位埋深在2—4米,最深达605米,属缺水区。
  五、水资源状况
  据晋江县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及估算资料,县境属贫水区,人均水资源多年平均值为537立方米,相当于全省平均数的15%,全国的21.5%。据全国农业水利化区划分级,按人口平均水量与亩水量的指标,均属D级。
  (一)历年平均值
  地表水资源4963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6269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69.1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1.3万立方米。
  (二)丰水年平均值
  地表水资源76444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8338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104.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94.5万立方米。
  (三)平水年平均值
  地表水资源4715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6143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65.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8.3万立方米。
  (四)偏枯水年平均值
  地表水资源35244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5140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49.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3.6万立方米。
  (五)枯水年平均值
  地表水资源2630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389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327.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2.5万立方米。
  晋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水受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及蓄水工程布局的影响,其利用率仅占地表水资源的16.8%;地下水利用量占可开采量的25.5%。地下水中浅层地下水资源贫乏,在浅层中开挖深井,水量不多,经济效益较差。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