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气象要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6796
颗粒名称: 二、气象要素
分类号: P468
页数: 8
页码: 71-78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88年至2007年期间,晋江的气温总体上呈变暖趋势,但阶段性强降温频繁。年平均气温为20.9℃,且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各季平均气温均高于气候平均值,特别是冬季和春季。月平均气温在后10年明显高于前10年,且各月增幅在0.4-1.7℃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极端最低气温为0.4℃。降水量总体逐渐增多,但年际变化大,且主要集中在春夏季。月降水量除2-4月略偏少外,其余月份均正常至偏多,其中8月偏多58%。
关键词: 晋江市 自然环境 气象要素

内容

(一)气温
  1.年平均气温
  1988—2007年,晋江年平均气温为20.9℃,比气候平均值高0.5℃。由图1可以看出:气候变暖趋势明显,20年里,除1988年、1989年、1992年和1995年年平均气温低于30年气候平均值以外,其余均高于30年气候平均值。年际间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前10年和后10年气温有明显的变化,前10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起伏,除1994年外,其余均低于20年平均值,而后10年气温明显升高,均在20年平均值以上,升中有降,起伏不大。20年中,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2006年和2007年,年气温均高达21.7℃,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在1995年,为19.9℃。
  2.季度平均气温
  1988—2007年,晋江各季平均气温为:冬季13.7℃、春季19.3℃、夏季27.4℃、秋季23.1℃,分别比气候平均值高0.7℃、0.6℃、0.3℃和0.4℃。从图2可以看出,前10年各季气温均在气候均值附近小幅波动,后10年气温稳步上升,各季气温基本在气候均值之上,特别是冬、春两季,气温明显高于气候均值。
  20年内暖冬最突出的年份有2001年和2007年,冬季平均气温均达到15℃,而1996年则出现冷冬,冬季平均气温仅12.3℃,低于气候均值;暖春显著的年份为2002年,春季平均气温高达21.5℃,比气候均值偏高2.8℃,而1996年继冷冬之后,又出现冷春,春季平均气温均仅17.5℃,比气候均值偏低1.2℃;2001年以来,夏季气温均高于气候均值,特别是2004年、2006年和2007年三年夏季平均气温均高达28.3℃,而1995年则出现凉夏,夏季平均气温仅25.7℃,比气候均值低1.7℃;2005年和2006年秋季气温均高达24.3℃,比气候均值偏高1.6℃,而1988年秋季平均气温仅21.6℃,秋寒明显。
  3.月平均气温
  1988—2007年,后10年月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前10年,从前后10年的月平均气温来看,各月增幅在0.4—1.7℃,其中2—5月、8月和10月增幅均在1℃以上,以4月增幅最大,达1.7℃。各月平均气温年际间差异大,最高值和最低值差值可达6.1℃,出现在4月和8月。
  4.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1988—2007年,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7.8℃,出现在2002年7月上旬,日极端最低气温0.4℃,出现在1991年12月下旬。20年内35℃以上的高温天数平均每年为4.8天,最多的达到10天,出现在2003年和2007年,而1999年无35℃以上的高温出现;5℃以下的低温天数平均每年为3天,最多为7天,出现在2005年,有6年全年无5℃以下的低温出现。2003年以来,境内高温天数明显增多,而2004年、2005年低温天数也明显增多。
  (二)降水
  1.年降水量
  1988—2007年,晋江年平均降水量为1346.9毫米,比气候平均值多100毫米,总体降水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基本在平均值附近摆动,前10年摆动幅度较大,后10年较平稳。20年内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最多降水量为1832.4毫米,出现在1990年;年最少降水量为901.4毫米,出现在1991年,不及1990年雨量的一半。
  2.季度降水量
  1988—2007年,各季平均降水量为:冬季156.0毫米、春季415.9毫米、夏季554.0毫米、秋季220.3毫米,与气候平均值相比均属正常范围。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春夏季平均雨量占全年平均雨量的70%以上。从图3可以看出,各季降水量年际间差异大,各季的最多值和最少值有4—18.8倍的差距,秋季最为显著,1999年秋季雨量为1995年同期雨量的18.8倍。季度内降水量最多的为2000年夏季,雨量多达1198.6毫米,降水量最少的为1995年秋季,雨量仅27.4毫米。
  3.月降水量
  1988—2007年,后10年年平均雨量比前10年偏多15%,除2—4月略偏少外,其余月份均正常至偏多,其中8月偏多58%。20年各月平均雨量在气候均值附近摆动,其中8月和9月偏多,11月偏少,总雨量虽然多于气候平均值,但仍属于正常范围。月最多雨量为521.3毫米,出现在2003年8月,也有少数月份无雨,一般出现在秋冬季。
  4.暴雨及日最大降水量
  1988—2007年,日雨量50毫米以上的暴雨日平均为每年5.3天,其中暴雨日数最多有9天,出现在2000年和2005年,暴雨日数最少的仅2天,出现在1991年;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日数较少,除少数年份外,一般每年有1—2天大暴雨,个别年份还会出现25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20年内,日最大降水量338.8毫米,出现在2003年8月5日。
  (三)日照
  1.年日照时数
  1988—2007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50.9小时,与气候平均值相比,基本无变化。由图4可以看出:前10年日照时数大多数年份在气候平均值以上,而后10年由于降水增多,日照随着减少,大多数年份小于气候平均值,但在干旱年份如2003—2004年,则日照充沛,年日照时数比气候平均值偏多10%左右。年最多日照时数为2326.1小时,出现在2004年,而2005年日照时数仅1773.2小时,明显偏少。
  2.月日照时数
  由表1-8可见,1988年至2007年,后10年日照时数比前10年偏少100多小时,主要偏少月份在6—8月和10—12月。20年平均日照时数与气候值无明显变化,但各月日照时数存在较大的年际变化,月最多日照时数为最少日照的1—5倍,月最多日照时数为331.2小时,出现在2003年7月,月最少日照为46.2小时,出现在2005年2月。
  (四)蒸发量
  1.年蒸发量
  1988年—2007年,20年年平均蒸发量为2019.8毫米,年际变化幅度较大。由图5可以看出:1999年以前年蒸发量均在平均值以下,而1999—2007年蒸发量明显增多,均超过平均值。特别是在干旱年份如2003—2004年,由于日照充沛,蒸发量明显偏多,比气候平均值偏多15%一20%。年最大蒸发量为2427毫米,出现在2004年;年最小蒸发量为1779.2毫米,出现在1998年。
  2.月蒸发量
  由表1-9可见,1988年至2007年,后10年蒸发量比前10年偏多200多毫米,各月均偏多,偏多10—30毫米。月最大蒸发量为310.6毫米,出现在2003年7月,月最少蒸发量为63.3毫米,出现在1990年2月。
  (五)相对湿度
  1988—2007年,各年平均相对湿度68%—80%,20年平均值为75%,小于气候平均值(78%)。从图6可以看出,仅有一年相对湿度高于气候平均值,5年与气候平均值持平外,其余均低于气候平均值;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特别是1999—2007年明显低于20年平均值。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大为80%,出现在1990年,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小为68%,出现在2004年;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大为89%,出现在1989年5月,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小为55%,出现在2007年11月。
  (六)风
  1988—2007年,各年平均风速为2.1米/秒至3.6米/秒,20年平均值为2.9米/秒,小于气候平均值(3.2米/秒)。图7可以看出,仅有少数年份平均风速高于气候平均值,大部分年份低于气候平均值;年平均风速年际变化较大,有明显的波动,1993—1999年持续减小,均低于20年平均值,2005年以来平均风速又开始减小。年平均风速最大为3.6米/秒,出现在2001年,年平均风速最小为2.1米/秒,出现在1999年;月平均风速最大为4.2米/秒,出现在2000年10月和2001年11月,月平均风速最小为1.6米/秒,出现在1995年8月。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