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隶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67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隶属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2
页码: 58-5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晋江县在历史上多次析变,隶属关系也发生了多次变化,包括唐朝至民国时期。自1986年起,晋江县属泉州市管辖。
关键词: 晋江市 建置沿革 隶属

内容

西周,属七闽地。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越国地。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越灭,其族人迁徙流落于今闽省各地,或为君,或为王,称为“百粤”,并服于楚,晋地属之。秦,属闽中郡(即今闽省),晋江地属之。西汉,初属闽越王国。秦末,勾践的后裔无诸因助汉先后灭秦与楚有功,汉高祖封他为闽越王,领闽中郡故地。始元二年(前85年),为冶县地。东汉,属南部都尉的侯官县。汉献帝建安初年,以南部都尉置侯官等5县。侯官县兼领福、兴、泉、漳等地。三国至晋,先后属吴建安郡的东安县,晋安郡的晋安县。南朝宋、齐、梁、陈及隋代、唐初,均属南安郡的南安县。唐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东南地置晋江县,属泉州管辖,州、县同治。天宝元年(742年),改泉州为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改为泉州。乾宁三年(896年),福州升为威武军,泉州属之。五代,属清源军。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领晋江等县。宋初,晋江属平海军,后属泉州。乾德二年(964年),改清源军为平海军。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平海军为泉州,领晋江等9县。元,属泉州路。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录事司二和晋江等7县。大德二年(1298年),改泉州为泉宁府。不久泉宁府复为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元年(1368年),始定为泉州府,取消录事司,属福建布政司,领晋江等7县。清,属泉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建制。泉州府所领晋江等县属南路道。民国3年(1914年),属厦门道(南路道改称厦门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建制,晋江县直属福建省。民国22年(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同年12月11日,分福建为泉海等4省和两个特别市,13日,改泉海省为兴泉省,辖晋江等12县,治设泉州。民国23年(1934年)元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所设4省随之取消。同年2月,晋江属福建省。同年7月,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区署驻同安。民国24年(1935年)10月起,晋江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5月区署由同安移驻永春,民国35年(1946年)9月迁驻晋江县城(今鲤城区)。
  1949年9月9日,晋江县人民政府成立,归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设泉州城区)。1950年4月,属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属晋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5年4月,属晋江专区专员公署。1967年6月,由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管辖。1968年9月,属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7月,属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属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6年1月,属泉州市。1992年为省辖市,由泉州市代管,至2007年此隶属不变。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