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361
颗粒名称: 凡例
页数: 2

内容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旨在全面、系统记述丰泽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突出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力求资料性、科学性、思想性相统一,服务当代,垂鉴后世。
  二、本志为丰泽区首部通志。上限尽量追溯到事物发端,其中政治、经济部类各卷的部分章节上限为1997年建区时,下限统一截至2007年。
  三、越境不书,记述范围以2007年丰泽区行政区域为限;重要史实、事件及人物传需作必要背景交代,经济类各卷亦须与区外作必要的横向对比、联系。
  四、本志横排门类,采用卷、章、节、目结构;竖写史实,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兼用各体裁,以类系事。
  丰泽区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特设“港澳台乡亲”卷,分设“港澳乡亲”和“台湾乡亲”两章记述。
  五、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纪实体。文字、数字、计量单位等用法执行国家统一规定。全志数据以统计部门公布的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的数据,采用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及调查数据。
  六、建区前涉及丰泽区区域简称“境内”,建区后简称“辖区”;本行政区除在各卷首、章节目开头使用丰泽区全称外,其后行文中凡出现的“区”及“区委、区政府”均为承前省略词,分别指“丰泽区”及“中共丰泽区委、区人民政府”;“丰泽街道”“丰泽社区”及建区前后的“鲤城区”均不简称。“省”指“福建省”,“市”指地级泉州市。
  七、凡1985年5月14日之前的县级政区泉州市,均表述为“县级泉州市”或“泉州市(县级)”,“泉州市(县级)人民政府”均指1985年12月31日之前的“县级泉州市人民政府”;1985年5月14日之后的地级政区泉州市均表述为“地级泉州市”或“泉州市(地级)”,“泉州市(地级)人民政府”指1986年1月1日之后的“地级泉州市人民政府”。本志“建区时”指1997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丰泽区时间。丰泽区人民政府成立时间为1997年9月29日。“解放”时间节点指1949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指1949年10月1日;“文化大革命”期间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指1978年12月。
  八、街道(镇)所辖城镇居民辖区,2002年以前称居委会辖区,2003年以后统一称社区。
  其他政区名称皆以当时名称为准,地名采用2007年通用地名。古今地名不同者,书当时地名并括注2007年地名。九、清代以前纪年采用朝代加年号括注公元纪年,民国纪年括注公元纪年,同一年号在同一单元括注首次出现的公元纪年,其后一般不括注;人物先后在国内外活动的,其在国外的活动时间采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采用公元纪年。
  十、本志人物卷采用传、表体式,坚持“生不入传”原则,收录断限内已逝的对国家或地方有较大贡献、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的丰泽籍人物及对丰泽区有重大贡献或影响的客寓人物。各传主按卒年为序排列。其他各卷出现人物遵循以事系人、人随事出的方法记述。
  十一、本志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采用有关旧方志或相关古籍的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以统计部门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档案部门馆藏档案为准;对来自媒体或调查访问的口碑资料,经鉴别、考证、核实之后入志。资料来源一般不注明出处。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