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金淘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312
颗粒名称: 第七节 金淘镇
分类号: F291
页数: 2
页码: 798-7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安市金淘镇位于南安市西北部,面积110平方千米,2008年人口81117人。金淘镇是著名侨乡,旅居海外侨胞有125300多人。金淘境内的千金庙是闽南三大名刹之一,俗称泉州府“西岳”。
关键词: 南安市 概况 金淘镇

内容

金淘镇以境内的金刚山和淘溪各取首字而称。位于南安市西北部,东北与梅山镇、码头镇依偎,东南与省新镇、康美镇相接,西南与眉山乡紧邻,西北与诗山镇相连。全镇面积110平方千米,2008年人口81117人。辖金淘、杏山、石林、水阁、深辉、东门、深垵、莲坑、东溪、南丰、占石、时潮、盖溪、中心、朵桥、晨光、钱山、亭川、毓南、文山、艺林、玉园等22个行政村。
  金淘宋代属怀德乡清风里、崇安里、由风里。元、明、清隶属十三、十四、十五都。民国17年(1928年),置深后、千金庙2个乡,至民国35年(1946年)期间先后属二区、一区。民国35年5月设县辖金淘乡。解放初仍置金淘乡,属四区。1951—1956年,区、乡镇行政区划多次调整。1958年2月撤区并乡,设金淘乡。1958年10月属诗山公社(五星公社),1959年6月从诗山人民公社拆分出并设立金淘人民公社。1971年2月划出西部山区另置眉山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金淘公社置金淘乡,1988年改乡为金淘镇。
  金淘镇2008年拥有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8家。工业总产值5亿元,规模企业总产值4亿元,工商税收1530万元。
  金淘镇先后开发建设了三联工业区、昆仑项目区,入驻企业十多家。南安南发毛织有限公司于1992年在金淘镇成立,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员工2300多人(其中95%为当地居民),是香港南益集团在南安创建的“南字号”企业之一,主要生产机织、手织及手钩羊毛衫系列产品,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及欧美等地。2008年,公司产值达31959万元。
  金淘镇拥有耕地22000亩,林地73717.8亩。2008年,全镇推广种植优质水稻3000亩,在亭川村、水阁村建有优质水稻示范基地和无公害粮食基地,在晨光、朵桥、南青等地改造了3400亩中低产田。金淘镇还种植茶叶350亩,菠萝7000亩,桃、杨梅、柑橘、橙等果树21000亩,以及速生巨尾桉25000亩,有虎耳、金潮、南青等21个果场。200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22亿元。
  坐落于境内牡丹山上的侨光中学,创建于1946年,是南安创办时间最早的两所完全中学之一,2002年2月被省教育厅正式确认为省一级达标中学。此外,还有3所初级中学、23所小学。
  叶飞将军故居位于占石村,故居是南安市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福建省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金淘镇是著名侨乡。旅居海外侨胞有125300多人,归侨、侨眷有55200多人,港澳台同胞19000多人。每年华侨捐资都在千万元以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共接受侨亲捐资累计2.5亿元。
  金淘境内的千金庙始建于唐末五代,是闽南三大名刹之一,俗称泉州府“西岳”。位于朵桥村的土楼聚奎楼建于清朝初年,已有300年历史,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侨光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
金淘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千金庙
相关作品
土楼聚奎楼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