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725
颗粒名称: 卷八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分类号: D628.57
页数: 17
页码: 187-203
摘要: 本卷记述了南安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详细情况,其中包括了政协委员、政协会议、组织机构、主要活动。
关键词: 南安市 政协 会议

内容

1989—2008年,政协南安市(县)委员会历经第六届至第十一届任期。1989—1991年1月为第六届委员会任期的后两年;1991年1月—1994年1月为第七届委员会任期;1994年1月—1999年1月为第八届委员会任期;1999年1月—2004年1月为第九届委员会任期;2004年1月—2006年12月为第十届委员会任期;2006年12月—2008年12月为第十一届委员会任期的头两年。
  20年间,市(县)政协共召开21次全体委员会议、88次常委会会议。市政协委员从201名增加到429名;界别设置从19个增加到23个;专门委员会和政协机关办事机构逐步健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人民政协工作不断进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持续发展壮大。
  第一章 政协委员
  第一节 委员产生
  1991—2008年,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第七届至第十一届市政协委员的产生步骤:由市政协党组会同中共南安市委统战部提出新一届政协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名额分配的初步方案,报中共南安市委审定,然后提交市政协常委会协商通过;各参加单位和各界别的主管部门根据分配的委员名额和人民政协人事安排的原则,提出推荐人选,是中共党员的由中共南安市委组织部提名,非中共人士的报中共南安市委统战部审议提名,建议名单由市委统战部汇总,在征求市委组织部、市政协党组或主席会议意见后,报中共南安市委审定;将市委审定的人选名单提交市政协常委会会议讨论协商和表决,经全体常务委员过半数同意予以通过。
  第二节 委员构成
  第七届政协南安县委员会(任期:1991年1月—1994年1月)委员226人,比上届增加27名;上届委员连任80名,此届增加新委员145名。女委员27名,占委员数11.9%。此届委员分为19个界别,特邀各界知名人士8名。届内增补委员6名。
  第八届政协南安市委员会(任期:1994年1月—1999年1月)委员270名,比上届增加44名。上届委员连任85名,此届增加新委员185名。女委员34名,占委员数12.6%。此届委员分为22个界别,台胞台属界改为台胞台属联谊会界别,特邀各界知名人士16名;增设经济和香港、澳门三个界别。届内增补委员25名。
  第九届政协南安市委员会(任期:1999年1月—2004年1月)委员314名,比上届增加44名。上届委员连任65名,此届增加新委员249名。女委员32名,占委员数10.2%。此届委员分为22个界别,原香港界、澳门界不再单独设置,归入特邀界别;新增民主建国会和青年联合会两个界别。届内增补委员70名。
  第十届政协南安市委员会(任期:2004年1月—2006年12月)委员413名,比上届增加99名;上届委员连任99名,此届增加新委员314名。女委员38名,占委员数9.2%。此届委员分为23个界别,新增农工党界别。届内增补委员44名。
  第十一届政协南安市委员会(任期: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委员429名,比上届增加16名。女委员44名,占委员数10.3%。此届委员分为23个界别。届内增补委员51名。
  第二章 政协会议
  第一节 政协全体委员会议
  一、县政协六届全委会议
  六届三次全会
  1989年3月22—25日举行,应到委员198名,实到委员190名,列席21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
  会工作报告;听取5位政协常委、委员的专题发言;会议收到委员提案35件,立案35件;审议通过《县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决议》。
  六届四次全会
  1990年3月9—11日举行,应到委员198名,实到委员191名,列席21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传达全国第四次侨代会精神;会议收到委员提案33件,立案33件;审议通过《县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决议》。
  二、县政协七届全委会议
  七届一次全会
  1991年1月24—27日举行,应到委员225名,实到委员201名。会议听取并审议第六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会议选举县第七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4名,选举常委40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11件,立案108件;审议通过《县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决议》。
  七届二次全会
  1992年3月22—25日举行,应到委员225名,实到委员198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增补副主席1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98件,立案97件;审议通过《县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决议》。
  七届三次全会
  1993年3月21—24日举行。应到委员225名,实到委员203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听取2位政协常委作专题发言;听取县政府《南安县城的改造和总体规划》的报告;会议收到委员提案47件,立案47件;审议通过《县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决议》。
  三、市政协八届全委会议
  八届一次全会
  1994年1月21—24日举行,应到委员248名,实到委员226名。会议听取并审议第七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会议选举八届委员会常委44名;选举市政协八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4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14件,立案112件;审议通过《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决议》。
  八届二次全会
  1995年3月15—18日举行,应到委员248名,实到委员228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听取8位政协常委、委员专题发言;增补常委2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83件;审议通过《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决议》。
  八届三次全会
  1995年10月14—15日举行,应到委员248名,实到委员225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会议接受辞去主席职务1名、副主席职务1名;选举主席1名、副主席1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83件;审议通过《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决议》。
  八届四次全会
  1996年3月1—3日举行。应到委员248名,实到委员227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审
  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听取3位常委、委员专题发言;增补副主席1名、常委3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25件,立案99件;审议通过《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决议》。
  八届五次全会
  1997年3月3—5日举行。应到委员248名,实到委员228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市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市公安局《关于1996年社会治安和出入境管理情况的通报》及3名常委的专题发言;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41件,立案120件;会议接受辞去副主席职务1名,增补副主席1名及常委2名;审议通过《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决议》。
  八届六次全会
  1998年2月9—10日举行,应到委员248名,实到委员229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市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会议表彰优秀政协委员和联络工作先进单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14件,立案92件;审议通过《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决议》。
  四、市政协九届全委会议
  九届一次全会
  1999年1月7—10日举行,应到委员288名,实到委员206名。会议听取并审议第八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全体委员首次列席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工作报告及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九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5名,选举常委60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73件,立案146件;审议通过《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决议》。
  九届二次全会
  2000年1月7—9日举行,应到委员325名,实到委员225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工作报告及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会议增补常委2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44件,立案128件;审议通过《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决议》。
  九届三次全会
  2001年1月14—17日举行,应到委员320名,实到委员260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工作报告及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12件,立案110件;审议通过《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决议》。
  九届四次全会
  2002年1月16—18日召开,应到委员316名,实到委员241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工作报告及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17件-立案112件;审议通过《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决议》;会议接受辞去主席职务1名,选举主席1名。
  九届五次全会
  2003年1月18—20日举行,应到委员316名,实到委员295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工作报告以及市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增
  选5名常委;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09件,立案102件,确定《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建议》等5件提案为重点提案;审议通过《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决议》。
  五、市政协十届全委会议
  十届一次全会
  2004年1月2—5日举行,应到委员371名,实到委员361名。会议听取并审议第九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工作报告以及市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教卫文体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会议选举十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4名,选举常委57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64件,立案160件;审议通过《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决议》。
  十届二次全会
  2005年3月22—24日举行,应到委员397名,实到委员356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工作报告以及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教文卫体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专题工作报告;增补常委7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82件,立案179件;审议通过《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决议》。
  十届三次全会
  2006年1月15—17日举行,应到委员410名,实到379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工作报告、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以及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教文卫体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及经济科技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会议收到委员提案151件,立案149件;审议通过《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决议》。
  六、市政协十一届全委会议
  十一届一次全会
  2006年12月5—9日举行,应到委员429名,实到委员371名。会议听取并审议第十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工作报告以及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会议选举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1名、副主席5名,选举常委62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201件,立案198件;审议通过《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决议》。
  十一届二次全会
  2007年12月29—2008年1月1日举行。应到委员429名,实到委员397名。会议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工作报告以及市法院、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市政协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增补常委4名;会议收到委员提案210件,立案209件;审议通过《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决议》。
  第二节 政协常委会会议
  一、六届常委会会议
  1989年1月,县政协六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回顾总结1988年政协工作,讨论研究1989年工作要点;决定增补委员2名。3月,第八次会议决定增补委员2名。5月,第九次会议学习讨论《人民日报》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维护大局,维护稳定》。7月,第十次会议组织学习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邓小平讲话精神。12月,第十一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市政府关于全年经济运行情况通报及监察、农业、公安等部门工作通报。对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惩治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农业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等工作提出建议。
  1990年3月,第十二次会议讨论决定县政协六届四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讨论通过《县政协六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6月,第十三次会议传达贯彻省政协六届三次全会精神。8月,第十四次会议传达贯彻全国统战会议精神。
  1991年1月上旬,第十五次、第十六次会议先后讨论决定县政协七届一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讨论通过《县政协六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议通过县政协七届委员会委员名单;酝酿通过县政协七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建议名单。
  二、七届常委会会议
  1991年1月下旬,县政协七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1991年年度工作安排。3月,第二次会议听取县政府经济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情况通报,要求政协委员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市政府工作。7月,第三次会议听取县政府上半年工作情况通报。10月,第四次会议听取关于苏联和东欧局势的报告,讨论人民政协如何在反对和平演变中发挥作用。
  1992年1月,第五次会议讨论决定县政协七届二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决定增补委员6名。3月,第六次会议决定增补委员1名。10月,第七次会议讨论决定县政协七届三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组织学习中共十四大精神;听取市政府关于城市建设、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管理等工作情况通报,提出关于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及撤县设市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1993年7月,第八次会议讨论决定市政协八届一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讨论通过《给全体政协委员的一封信》,号召每位政协委员为撤县建市办实事作贡献。
  三、八届常委会会议
  1994年1月,市政协八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增聘5名香港委员、6名澳门委员;审议任命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3月,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94年年度工作安排》;讨论通过《政协机关工作制度》;审议通过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名单;讨论通过市政协委员联络组组成方案。6月,第三次会议听取市委主要领导作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辅导报告和市政府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报告。9月,第四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乡镇企业工作情况通报,围绕全市经济发展主题展开讨论,探讨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的方法与途径;考察4位常委、3位委员创办的企业;决定增补委员2名。11月,第五次会议
  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通过《南安市政协常委会八届五次会议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十四届四中全会的决定》。
  1995年1月,第六次会议讨论决定召开市政协八届二次全会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讨论通过《市政协七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决定增补委员4名。3月,第七次会议协商讨论增补常委候选人建议名单;讨论通过1995年年度工作安排。6月,第八次会议学习贯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关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若干问题》的重要讲话;听取市政府上半年工作情况通报;听取市政协三个调研组关于南安市对台贸易,台资引进,台湾人文、民间交流调研情况报告,组织研讨对台贸易和民间交流;原则通过《南安市政协活动基金会章程(草案)》。10月,第九次会议讨论决定召开市政协八届三次全会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听取《南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规划纲要》通报,提出关于农村工作、基础设施和大市区建设、发展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外向型经济和发展教科文卫事业等方面的建议。同月,第十次会议在市政协八届三次全会期间进行,酝酿通过市政协八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建议名单;讨论审议其他会议事项。12月,第十一次会议讨论通过《政协南安市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实施办法》;讨论和修改《南安市政协基金会筹备小组名单》和基金会章程。
  1996年2月上旬,第十二次会议讨论决定召开市政协八届四次全会日期;审议通过会议议程。同月下旬,第十三次会议讨论通过《市政协八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决定增补委员5名,推举市政协副主席候选人1名,常委候选人1名。7月,第十四次会议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资企业年”活动建言献策。8月,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市委关于机构改革和人事调整方案情况通报;审议通过任免政协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与调整部分专门委员会负责人的方案,决定增补委员2名。10月,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农业工作情况通报,围绕农业问题建言献策;讨论通过市政协委员联络组组长人选。12月,第十七次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南安市委八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讨论通过《关于学习贯彻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决定》;听取并讨论市政府关于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通报;审议通过撤销3名政协委员资格的决定。
  1997年2月,第十八次会议讨论决定召开市政协八届五次全会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审议通过《政协南安市委员会关于委员参加活动的基本要求》;决定增补委员1名。3月,第十九次会议在市政协八届五次全会期间举行,讨论审议会议有关事项;审议通过1名副主席、2名常委候选人建议名单。7月,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市政府上半年工业发展情况通报,讨论全市“工业发展年”活动的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9月,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市综治办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通报;讨论通过市政协机关有关人事任免。11月,第二十二次会议座谈讨论“科技兴市”工作,建议市政府要建立健全科技信息网络,处理好高新技术与应用技术的关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等意见建议。
  1998年1月,第二十三次会议讨论决定召开市政协八届六次全会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审议通过关于表彰31名优秀政协委员、2个联络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2月,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六次全会期间举行,审议通过会议有关事项;听取委员分组讨论情况汇报。5月,第二十五次会议座谈讨论加快南安市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问题;审议通过1名常委辞去职务;决定任命2名机关工作人员职务,增补委员3名。8月,第二十六次会议根据市政府上半年经济形势通报,分析讨论全市经济发展形势,提出加速发展工业小区等意见建议。12月,第二十七次会议讨论决定召开市政协九届一次全会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讨论通过《市政协八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表决通过288名政协南安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四、九届常委会会议
  1999年2月,市政协九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任命8个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审议通过《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会有关工作制度》;决定增补委员24名。6月,第二次会议在厦门召开,听取市政府关于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和实施“建材之乡”战略工作情况通报,听取市政协调研组《关于南安建材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座谈讨论如何加快南安建材业发展的对策措施;走访参观几位南安乡亲在厦门创办的企业。9月,第三次会议听取市检察院工作情况通报;座谈讨论发展龙眼经济,建设龙眼之乡的问题,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实行规模经营;依靠科技进步,保证产品质量;开发系列产品,打响南安品牌;拓展营销渠道,提供优质服务等意见建议。12月,第四次会议讨论决定市政协九届二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讨论《中共南安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意见;讨论并同意13名委员因工作调整辞去委员职务;决定增补委员26名。
  2000年1月,第五次会议在市政协九届二次全会期间举行,讨论审议会议有关事项。6月,第六次会议听取致公党南安市委、民革南安市委、民建南安市委和市工商联(商会)等《关于环境保护专题调研的报告》;讨论通过《市政协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市政协常委会工作规则》《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9月,第七次常委会会议围绕编制《南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建言献策。12月,第八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市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等文件起草说明,就报告中的农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南台经贸交流、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讨论决定市政协九届三次全会的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
  2001年1月,第九次、第十次会议在市政协九届三次全会期间举行,讨论审议会议有关事项。6月,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市政府关于石粉污染治理、对台经贸等工作情况通报;听取并审议第九届委员届中考核情况汇报。9月,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市有关部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打整治斗争等三项工作通报;听取并讨论市政协调研组关于南安市初中素质教育的专题调研报告。12月,第十三次会议讨论决定市政协九届四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讨论通过《市政协九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并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2002年1月,第十四次会议在市政协九届四次全会期间举行,讨论审议会议有关事项。6月,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市纪委关于投资环境清障工作情况通报,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诚信环境,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创立保护本地品牌,培养引进人才,营造爱商、亲商、助商的良好环境,努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等十个方面的建议意见;决定任免市政协办公室主任职务各1名。9月,第十六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情况通报及市政协调研组专题调研报告;讨论并同意20名委员因工作调动或工作分工辞去市政协委员职务,决定增补委员20名。12月,第十七次会议讨论决定市政协九届五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讨论并原则通过《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的意见。
  2003年1月,第十八次会议在市政协九届五次全会期间举行,讨论审议会议有关事项。6月,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情况通报及市政协关于“三农”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献计献策。9月,第二十次会议就着力构筑东西溪沿岸城镇经济繁荣圈进行研究讨论,提出加强东西溪沿岸规划和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等意见建议。10月,第二十一次会议讨论决定市政协十届一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听取市委统战部关于十届南安市政协委员人选的说明;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五、十届常委会会议
  2004年3月,市政协十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市政协常委会工作规则(修改稿)》等五项工作制度;审议通过7个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决定增补委员26名。6月,第二次会议讨论市政府关于“项目落地与项目园区”建设情况通报并提出建议意见;审议通过《政协南安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在政协中作用的意见》;讨论通过增补市政协专门委员会成员名单。9月,第三次会议组织学习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听取并讨论市政协调研组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专题调研报告。12月,第四次会议讨论决定十届市政协二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传达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讨论通过《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议通过1名委员的辞呈。
  2005年3月,第五次会议在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期间举行,讨论审议会议有关事项;决定增补委员3名;决定任命1名机关工作人员职务;协商提出7名常委建议名单。6月,第六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城市社区工作情况通报,提出建设城市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9月,第七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市政协调研组关于南安市鞋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组织学习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十届全国政协十次常委会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决定增补委员15名。12月,第八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南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审议通过《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讨论确定市政协十届三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
  2006年1月,第九次会议在市政协十届三次全会期间举行,听取全会分组讨论情况汇报;审议通过全会决议。7月,第十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市政协调研组关于整合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专题调研报告。9月,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政协调研组关于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调研报告,提出设立专项保护基金,加大治理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用水规划;管网配套要有前瞻性,治污责任要有具体目标,治理监管要有具体措施等意见建议。11月,第十二次会议讨论决定市政协十一届一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听取并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市政协十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讨论通过任免8名机关工作人员职务。
  六、十一届常委会会议
  2007年1月,市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政协南安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政协南安市委员会委员参加活动的规定》《政协南安市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审议通过7个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建议名单;任命2名机关工作人员职务。6月,第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市政协调研组《关于农村环境卫生和饮用水安全调研报告》;审议通过《政协委员联络组工作规则》《政协委员联络组长职责》;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南安市委员会委员联络组组长建议名单》。9月,第三次会议听取讨论政协调研组《关于市区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11月,第四次会议邀请市委讲师团作《认真学习领会中共十七大精神》辅导报告;决定增补委员18名。12月上旬,第五次会议讨论确定市政协十一届二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主要议程;决定增补委员32名;同意因工作变动辞去市政协委员职务1名;决定撤销1名市政协委员资格,并建议免去其政协常委职务;决定免去1名机关工作人员职务。同月下旬,第六次会议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全会期间举行,审议会议有关事项;听取市纪委关于全市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通报。
  2008年3月,第七次会议听取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决定增补委员1名;决定任命1名机关工作人员职务;协商通过增聘有关专门委员会成员名单和部分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组长名单。6月,第
  八次会议听取讨论市政协调研组《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南安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调研报告》,向市政府提出保护饮用水资源、加强市区规划建设管理、落实节能减排,建设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等意见建议。9月,第九次会议邀请市人武部部长作《当前台海形势》报告;听取并讨论市政协调研组《关于为民办实事和重点项目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12月,第十次会议讨论确定市政协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日期,审议通过会议议程;讨论并原则通过《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一节 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政协南安市(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组成,其人选一般由每届第次全体委员会议选举产生,届中常务委员会成员变化,由全体委员会议通过辞去职务和选举增补。
  第二节 专门委员会
  一、学习委员会
  1956—1998年,设立学习工作委员会。1999年1月,改称学习委员会。
  二、提案委员会
  1989—1998年,设立提案工作委员会。1999年1月,改称提案委员会。
  三、经济科技委员会
  1987年,设立工商经济咨询工作委员会。1991年1月,改称经济委员会。1994年1月,科技委员会与经济委员会合并设立经济科技委员会。
  四、文史资料委员会
  1987年,设立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1991年1月,改称文史资料委员会。
  五、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
  1987年,设立“三胞”工作委员会;1994年1月,改称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
  六、教文卫体委员会
  1987年,设立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1991年1月,改称教文卫体委员会,另设科技委员会(1994年1月,科技委员会与经济委员会合并设立经济科技委员会)。
  七、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1991年1月,设立民族和宗教委员会;1994年1月,改称民族和宗教工作委员会;1999年1月,改称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八、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1999年1月,设立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至2008年,市政协有学习委员会、提案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教卫文体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等8个专门委员会。
  第三节 办事机构
  1984年1月,设立县政协办公室。1989年,县政协机关核定编制19名,实际人员13名,其中工勤人员1名。
  1992年8月,县政协增设文史资料办公室、提案联络办公室。
  1997年9月机构改革后,设置市政协办公室、提案联络办公室、文史资料办公室、台港澳侨联络办公室等4个办事机构。市政协机关核定编制22名,其中行政编制17名,工勤人员事业编制5名。
  至2008年,市政协办事机构:市政协办公室、文史资料办公室、提案联络办公室、台港澳侨联络办公室;市政协机关人员编制不变。
  第四章 主要活动
  第一节 视察调研
  1991年,第七届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视察调研水头、向阳、洪梅、石井等乡(镇)农业生产,研究南安农村经济状况及发展途径,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5条意见建议。1992年10月,对石井镇企业发展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视察调研,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切实落实沿海13条优惠政策、建立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成立石井台胞接待站、建立成功大道管理机构、
  搞好石井码头配套建设等建议。1993年2月,组织视察调研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关于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撤县建市等议题的建议。
  1994—1995年,第八届县政协先后组织开展乡镇企业、对台贸易、国有企业改革、财税改革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专题调研视察活动。1995年,通过视察调研对台工作向市委、市政府呈送《关于开创南安市对台经贸和双向交流新局面》的建议案;1996年3月,组织教育界部分政协委员视察调查南安市教育“两基”(到2000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情况,提出加强“两基”工作的建议。1997—1998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发展年”“工业壮大年”等中心工作,先后在全市15个建材生产重镇、12个龙眼水果生产基地、1个国有农场以及向阳、眉山、蓬华、翔云等山区乡镇和市级工业小区开展调研视察,提出科技兴市、建立行业工会、建设龙眼之乡、发展石井大佰岛旅游事业、对台贸易等方面的建议意见。
  1999年6月,第九届市政协组织视察调研组先后到康美、洪濑等十二个乡(镇、街道)和南金林场视察调研,共召开13场座谈会,考察20多个龙眼种植场,探讨发展龙眼经济建设“龙眼之乡”,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途径。7月,组织视察调研市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及部分卫生院(卫生所)、医药门市部(药店),向市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就加强医风医德建设及药品价格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16条整改意见。2000年9月,组织南安籍泉州市政协委员视察港仔渡复桥工地、溪美大桥工地、成功科技工业区、官桥内厝新村建设、闽南第一建材市场、水头镇区建设和福建飞达集团公司,向市政府提出加快港仔渡复桥、溪美大桥工程进度;重视成功科技工业区环保规划;加强新村建设管理;城市建设应适当超前、起点要高等意见建议。2001—2002年,多次组织关于环境保护专题视察调研。2001年,针对石材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要转变观念,变“石粉集中堆置”为“综合利用,节能环保”,从根本上治理石粉污染,保护环境。2002年4月,组织视察调研并形成《关于美林办事处茶叶加工、经营有关问题的反映》呈阅件报送市政府。9月,围绕群众反映较强烈的石粉污染、屠宰场污染、黄龙水库淤塞等问题,市政协领导带领部分委员,深入现场调研视察,敦促有关方面抓紧整改。2003年,组织视察滨海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重点建设项目、市政建设重点工程、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等事项;与致公党南安市委联合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情况调研,形成题为《职业技术教育如何为南安市的经济建设服务》的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
  2004—2005年,第十届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视察调研文化市场、医药市场、医疗防疫、殡葬改革、城区绿化、旅游景点等事项和工作。组织明察暗访卫生系统并评议教育、卫生系统的行风建设。2006年3月,组织到美林取水口、洪濑水厂取水口及几家漂染厂、造纸厂视察调查,了解东溪饮用水源保护及重点污染源治理情况,形成《东溪饮用水源保护跟踪情况》呈送市委、市政府;4月,组织视察石井、官桥、柳城等地重点非煤矿山的开采监管工作,形成《关于我市非煤矿山开采、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反映》呈送市委、市政府。
  2007年3月,第十一届市政协组织对非煤矿山开采及水资源保护进行跟踪视察,形成《情况反映》呈送市委、市政府,再次建议采取强有力措施解决存在问题;5月,组织调研律师行业状况及存在问题,形成《关于加快我市律师行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刊载于《南安调研》。2008年,围绕落实节能减排、实施新农合制度、关于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及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项目建设等开展视察调研。
  第二节 委员提案办理
  1991—1993年,第七届县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256件,经审查立案252件,均在时限内办结。
  1994—1998年,第八届市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677件,经审查立案560件。1996年开始,市政协常委会每年筛选若干提案列为重点提案办理,实行分管领导挂牌督办。是年,《关于建议在市区增设公厕》等4件提案列为重点提案办理。1998年5月,市政协联合市公安局、卫生局、侨联、市政府办,视察了解洪濑卫生院改建,康美卫生院迁建等提案办理工作,就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商、座谈,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办理答复委员提案。是年,市政协常委会领导督办《关于组建洪濑消防中队》等重点提案,多次带队前往洪濑镇,协商解决实际问题,促成组建洪濑消防中队。
  1999—2003年,第九届市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665件,经审查立案598件,其中《加强治理石井镇石材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石井镇石粉污染》《加强石板材污染治理问题》《建议加大对石井镇环保投入》等提案,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00年,市政协制定《关于办理南安市政协提案工作的暂行规则》,进一步规范提案的办理答复工作。是年12月,配合省政协提案委、省公安厅到水头镇协调《关于处理大嶝炮战移民遗留问题》提案的办理。2003年,市委办转发《南安市政协办公室关于认真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政协提案的办理答复进一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委员对提案办理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2004—2006年,第十届市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497件,经审查立案488件。其中《关于石井镇石材业综合整治工作的建议》《建议出台石粉治理鼓励政策》《建议建立石井镇环保监察中队,保证石粉污染治理》等提案的办理,督促市政府及各乡(镇、街道)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石材业造成的环境污染。2004年,在南安政协网设立“网上提案”和“社情反馈”专栏,政协委员在该网站对政府施政、重要社会事务等事项提出意见建议;2006年,《迁移南官公路莲坑收费站》等6件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并实行主席(副主席)督办制度,加强督办力度,提高办理质量。
  2007—2008年,第十一届市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408件,经审查立案407件。2007年6月,联合泉州市政协督办《关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里桥(安平桥)环境整治》重点提案的办理,召开现场督办会议,责成有关部门制定五里桥周边环境污染整治措施并抓好落实。2008年,《关于加快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等4件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市政协主席、副主席挂牌督办。同时,市政协组织调研活动,形成《落实节能减排,促进我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调研报告,经常委会会议协商讨论后,以呈阅件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
  1989—2008年,市政协委员共提出2564件提案,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2372件。
  第三节 委员学习培训
  1991年初至1992年上半年,组织政协委员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1992年11月至1993年,组织学习贯彻中共十四大会议精神。
  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成委员学习组,采取集体学习、委员自学、寄送资料等形式,先后组织委员学习《邓小平文选》、中共十五大文件精神及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坚持改革开放,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等重要讲话精神。
  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先后组织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协章程及中共十六大文件精神。1999年4月,针对九届政协新委员多的特点,市政协以乡(镇、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为单位,划分为四个片区,组织学习政协章程及政协工作规章制度,帮助新委员尽快进入角色。1999年6月,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学习中央文件精神,揭批邪教“法轮功”的歪理邪说。2000年8月、2001年5月,分别在丰州、诗山片区召开政协委员学习座谈会,组织委员学习政协工作文件。2001年8月,在市委党校举办第九届政协委员培训班,100多名委员参加培训。2002年8月,召开全市联络组组长学习培训会议,学习政协章程和《联络组组长活动规则》等文件。当年底,组织政协机关人员和政协委员学习中共十六大文件精神。
  2004年4月,举办第十届委员学习培训班,组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新修订的宪法和政协章程、政协理论,市政协委员和市政协机关干部共300多人参加培训。2006年3月,市政协召开座谈会,学习和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市政协先后组织委员及机关干部学习人民政协制度基本知识及中共十七大文件精神。
  第四节 台港澳侨联络
  1989—1993年,先后组织近百名政协委员应邀往印尼、新加坡、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开展对外联谊和交往活动,并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区开展联谊和交往活动,鼓励台港澳侨同胞回乡投资办企业。
  1994—1998年,加强与台港澳侨委员的联系,参与接待回乡的港澳台侨乡亲和海外境外侨亲社团。1996年初,前往深圳、珠海分别召开港澳界政协委员座谈会,通报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1997年,市政协先后四次组团前往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与港澳界委员及部分乡亲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加强联系。1998年10月,第四届世界南安同乡联谊会在南安召开期间,市政协领导和委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南安乡亲,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大计。
  1999—2003年,联络海外和港澳台乡亲,为南安家乡的发展献策献力,共参与接待280批次、36700多人次。2000年,分别在香港、澳门设立政协委员联络组,依托联络组召开港澳委员联谊座谈会。2001年,与泉州市政协联合组织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朝鲜及东南亚国家的40多名华侨大学学生参观蔡氏古民居、郑成功纪念馆等地。2002年,组织南安市的文化团体到台湾本岛、金门交流考察。
  2004—2008年,接待与走访慰问台港澳侨同胞知名人士,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挥政协委员与政府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作用。2004年,接待参加“纪念郑成功诞辰380周年”“南安市第十二次侨代会”活动的台港澳侨乡亲。当年,先后在深圳、珠海召开香港、澳门南安政协委员座谈会,并将委员提出的建议意见整理成专报件呈送市委、市政府。2005年,走访台港澳侨委员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为委员企业协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007年,开展新一届台港澳侨委员的联谊工作,分别在珠海、深圳召开新一届政协港澳界委员培训和座谈会。当年,走访港澳委员企业,协助接待海外回乡探亲乡亲;协助有关部门举办44名印尼棉兰市华裔青少年参加的华文教育夏令营。2008年,组织走访慰问回乡的台港澳侨委员和在外工商界人士。
  第五节 文史资料征编出版
  1991—1993年,贯彻全国政协北戴河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精神,拓宽文史资料征集范围,征集编写《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贽的生平事迹和论著学说》《九日山与海上丝绸之路》《郑成功英雄业绩》《李光前先生传略》《南安名胜古迹》等史料。
  1994—1998年,联合市委统战系统组织征集海内外社团负责人和新侨领的人物档案,全市共建立130位知名侨胞,100多位境外政界南安籍人士,100多位港澳政协委员、侨联委员,200多位境外社团负责人的人物档案;征集出版《与荷兰守将书》《复台文告》《告诸将士屯田书》等有关郑成功文史资料;为庆祝香港回归,组织征集3位南安籍香港推委、17位在港政协委员艰辛创业事迹及港澳政协委员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出版5辑《南安文史资料》,共收录资料文章124篇计40多万字。
  1999—2003年,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澳门回归三大主题,组织征集市政协委员创作的40幅书法、16幅美术、23幅摄影作品参加“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周年书法美术作品展”,征集南安近现代重要人物资料、南台关系、华侨历史、海内外南安社团介绍等史料,出版5辑《南安文史资料》,共收录130篇计56万多字。
  2004—2006年,组织征编“福建名人故居”“福建历史文化名镇(乡)名村”“福建摩崖石刻精品”“闽台交流和闽籍台胞寻根谒祖”“闽台关系文物史迹”等5个专题的资料、图片;出版《南安文史资料》46篇计23万多字。2006年8月,出版《南安市政协志》,记录反映南安政协工作的发展历程;2007—2008年,出版《南安文史资料》104篇,计32.3万字。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