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64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组织机构
分类号: D267.2
页数: 6
页码: 106-1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共南安市委员会的情况,其中包括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机关党组、党委、乡镇(街道、开发区)党委(党工委)等。
关键词: 南安市 中国共产党 代表大会

内容

一、领导机构
  中共南安县第六届委员会任期三年:1987年11月至1990年11月;第七届委员会任期三年:1990年11月至1993年12月;第八届委员会任期五年:1993年12月至1998年12月;第九届委员会任期五年:1998年12月至2003年12月;第十届委员会任期三年:2003年12月至2006年7月;第十一届委员会任期五年,从2006年7月始。
  二、工作机构
  1989年1月,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设立机要室;3月,县委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文明办)升格为科级单位;12月,县委办机要室改称县委机要局,为副科级单位。至1989年底,中共南安县委工作机构8个:县委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对台工作部、县直机关党委会、县委政法委员会、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属县委部门管理的机构2个:县委文明办(科级单位,由县委宣传部管理)及县委机要局(副科级单位、由县委办公室管理)。属县委管理的事业机构1个:县委党校。
  1990年7月,县委党史工作委改称为县委党史研究室;10月,县老干部局改称为县委老干部局。1991年3月,县农业委员会加称县委农村工作部(简称县委农工部),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4月,县委对台工作部改称为县委台湾工作部(简称县委台工部),对外称县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简称县台办),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5月,成立南安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与县委政法委合署办公),下设办公室(简称县综治办),为正科级单位;11月,县直机关党委会改称为县委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简称县直党工委)。1993年4月,县纪委、县监察局合暑办公。
  至1995年底,中共南安市委所属市直机构:市委办公室(包括市委机要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包括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市委统战部、市委对台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员会(包括市综治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所属事业机构: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
  1996年,撤销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业委员会),设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挂市政府农业办公室牌子);市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改称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简称市文明办),仍由市委宣传部管理。
  1996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简称1996年机构改革),市委设6个工作机构:市委办公室(台湾工作办公室与其合署,加挂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市委政策研究室牌子)、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加挂市宗教事务局牌子)、市委政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其合署)、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3个部、办管理机构:市委老干部局由市委组织部管理;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由市委宣传部管理;市委机要局由市委办公室管理。1个议事协调机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挂市政府农业办公室牌子)。
  1998年,市档案局与档案馆合并,保留档案局牌子,改为市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同年,成立中共南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委编办,加挂南安市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办公室牌子),为正科级单位;市保密局并入市委机要局,归市委办公室管理,为副科级单位。
  2002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简称2002年机构改革),市委设8个工作部门:市委办公室(加挂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机要局、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牌子)、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员会(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其合署)、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加挂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牌子)、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加挂市人民政府机构编制办公室、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牌子)、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3个部门管理机构:老干部局由组织部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由宣传部管理,均为正科级;市委信访局(市人民政府信访局)以市委办公室为主管理,为副科级单位。1个议事协调办事机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个挂靠单位:市委610办。3个事业单位:市委党史研究室、档案局、市委党校。
  2005年,市委信访局升格为正科级机构,仍由市委办公室为主管理。
  至2008年12月,市委工作部门8个: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台工部(加挂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牌子)、市委政法委、市委编委、市委信访局(加挂市政府信访局牌子)。市委部、办管理的单位9个: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机要局、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市国家保密局由市委办管理;市委文明办由市委宣传部管理;市综治办、市委610办由市委政法委管理;市委老干部局、市委非公企业党工委由市委组织部管理。市委管理事业单位3个:市委党史研究室、档案局、市委党校。
  三、机关党组、党委
  (一)机关党组
  1989年,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县公安局、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已设立党组。1997年6月,市政府办公室、市农办、市教育委员会、市建设委员会、市计划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南安市支行设立党组。2002年9月,设立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
  2006年1月,设立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市工商联(商会)党组;6月,设立市技术监督局党组;9月,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改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2008年2月,设立市总工会党组。
  (二)市直机关党委
  1989年,全县设立人武部、文教、经委、财委、农委、建委、县委机关、县政府机关、政法委机关等9个县直部门党委。
  1996年8月,市直机关党组织设置改为归口管理,市文教党委改设为文教口党委;撤销市经委党委、市财委党委,合并成立市计经贸口党委;市农委党委改设为市农口党委;市建委党委改设为市建委口党委;市委机关党委改设为市委党群口党委;市政府机关党委改设为市政府综合口党委;市委政法机关党委改设为市委政法口党委。
  1999年6月,成立市农业产业化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市水利电力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市工矿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市商贸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市交通运输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等5个国投公司党委。
  2002年6月,市直机关党组织设置全面调整,原来机关7个“口”党委重新划分为10个“系统”党委:市委党群口党委改称为市直机关党群系统党委;市政府综合口党委改称为市政府综合系统党委;市委政法口党委改称为市委政法系统党委;市农口党委改称为市农林水系统党委;市文教口党委改称为市文教系统党委;撤销市计经贸委口党委,设立市计划系统党委、市经贸系统党委;撤销市建委口党委,设立市规划建设系统党委;设立市统战系统党委、市财税系统党委。
  2005年11月,撤销商贸、工矿、农业、公共事业等4个国投公司党委,合并成立南安市贸工农国投公司党委。2006年3月,市文教系统党委改称为市宣传系统党委。
  至2008年,全市有党群系统、政府综合系统、统战系统、宣传系统、政法系统、计划系统、财税系统、经贸系统、农办系统、规划建设系统等10个系统党委,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公安局、贸工农国投公司3个市直党委。
  四、乡镇(街道、开发区)党委(党工委)
  1989年,全县有溪美、美林、东田、仑苍、英都、翔云、眉山、金淘、蓬华、诗山、码头、九都、罗东、梅山、向阳、洪梅、洪濑、康美、丰州、官桥、水头、石井等22个乡(镇)党委。
  1999年1月,因行政区域调整,撤销原溪美镇党委,设立溪美街道党委和柳城街道党委;撤销原美林镇党委,设立美林街道党委和省新镇党委;7月,撤销原丰州镇党委,设立丰州镇党委和霞美镇党委;撤销原罗东镇党委,设立罗东镇党委和乐峰镇党委。
  2003年4月,撤销原溪美街道党委、柳城街道党委、美林街道党委,设立溪美街道党工委、柳城街道党工委、美林街道党工委,作为市委派出机构。
  2005年9月,撤销雪峰华侨经济开发区党支部,设立雪峰华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作为市委派出机构。
  至2008年年底,全市有23个乡(镇)党委,3个街道党工委及雪峰华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