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耕地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61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耕地保护
分类号: F323.211
页数: 2
页码: 63-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安县在土地开发复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89年至2000年,南安县通过组织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新增了耕地面积。其中,耕地开发整理项目包括眉山乡、省新镇、金淘镇南丰村、英都、水头、翔云等地,共新增耕地面积约1560亩(约104公顷)。此后的几年里,南安县继续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并新增了一定面积的耕地。
关键词: 南安市 土资源 耕地保护

内容

一、土地开发复垦
  1989—1993年,按照耕地“用一造一”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土地开发,全县共开发耕地122.21公顷。1994—1997年,贯彻落实《福建省开发耕地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开发耕地优惠政策,乡(镇)政府纷纷组织开展耕地开发。1998年,成立南安市土地整理领导小组,下发《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土地整理的通知》,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提出开发整理措施,当年,整理农用地153.34公顷,增加耕地44.34公顷。1999年、2000年分别新增耕地29公顷和300公顷。
  2001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560亩。眉山乡耕地开发700亩,省新镇土地整理1500亩,2个项目被省国土资源厅立项。金淘镇南丰村土地整理项目405亩,上报泉州市立项,向上级争取土地开发整理补助款90万元。2002年,英都、水头、翔云3个耕地开发整理项目(面积6200亩,可新增耕地890亩),被批准为省国土资源厅重点项目;组织霞美、罗东等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面积240公顷。当年新开发耕地面积68.1公顷。2003—2004年,继续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新开发耕地63公顷。
  2005年,在柳城办事处、东田、官桥等3个乡(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新开发耕地38.72公顷。2006年,在篷华、洪梅、梅山、康美等4个乡(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新开发耕地109.16公顷。2007年,在梅山、英都、东田等3个乡(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开发新增耕地82.77公顷。2008年,在石井、向阳、眉山、九都、英都、东田、康美、省新、金淘等9个乡(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新开发耕地100.66公顷。
  二、基本农田保护
  1990年,贯彻《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建立耕地保护区,至1993年,南安市共建立耕地保护区517片、14200公顷。1999年,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31473.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606.6公顷,园地和土质养殖池866.6公顷,保护率为85.49%。
  1997—2005年,南安市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和一些重点项目选址需要,几次调整补划基本农田,并委托明溪县、长汀县、宁化县、安溪县等异地代保基本农田286.6公顷。2005年末市域内实有基本农田31186.6公顷,加上异地代保面积,基本农田总面积与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一致。
  2005—2008年报经国务院批准因建设占用涉及委托异地补划、代保的基本农田面积约1313.3公顷。2008年底,南安市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义务数核减为29873.3公顷,加上1997—2005年异地代保面积,总面积与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一致。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