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环境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60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环境管理
分类号: X5
页数: 3
页码: 57-59
摘要: 本节介绍了南安市环境规划、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排污费征收、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工艺。
关键词: 南安市 生态环境 环境管理

内容

一、环境规划
  1992年,南安县环保局委托泉州市环科所、泉州市环境监测站等编制《南安县城区环境规划研究》。
  1994年,南安市环保局组织编制《溪美水厂兰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把溪美水厂取水口上游2000米至下游旧港仔渡桥划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这是南安市第一次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
  1995年,市环保局组织编制《南安市水环境规划》,按功能要求,把南安主要地表水划分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等四类水环境功能区,对全市主要地表水实施分类管理。
  2001年,市环境保护局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编制《南安市城市环境规划》。
  2002年,完成美林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编制。2005—2008年,先后委托泉州市环科所编制水头、石井、仑苍等9个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美林水厂及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均得到省政府批复。
  2004年,委托厦门新绿色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编制《南安市生态功能区划》。该区划在《福建省省级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南安市不同地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要求,将南安全部陆域和近海岸的生态环境进一步细分为19个生态功能小区。
  2007年,委托华侨大学环保设计研究所编制《南安市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规划》。
  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1991年起,南安执行建设项目“先环评后建设”原则,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填报和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档案制度、备案制度和分类管理制,落实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三同时”制度。1991—2005年,共审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5566件。2006—2008年,全市共审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4034件,完成1654家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审批,完成1566家建设项目排污申报登记,审核发放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和临时许可证409件。
  三、排污费征收
  1985年11月成立南安县排污收费监理所(隶属县建设委员会),负责排污收费的管理工作。1987年开征排污费。1990年8月,排污收费监理所隶属新成立的县环境保护局,当年加强排污费的收、管、用工作,执行新排污费标准,扩大排污收费面。1993年开征建筑噪声排污费。排污费收缴采取“收支两条线”,市财政按专项资金管理,专款专用。
  2003年7月1日起,实施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市环境监理所每年12月开展污染企业下一年度排污申报工作,核对排污企业排放项目、种类、数量,按照新标准核算排污费,实行按季度统收入库。2008年,南安市完成排污申报登记、审核682家,发放排放污染物许可证651本。2001—2008年,全市共征收排污费5724万元。
  四、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工艺
  2000年起,开始在南安市有关企业推行环境体系认证。2002年,贵格纸业有限公司成为全省第一家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的造纸企业。2003年,又有南泉制衣有限公司、九牧王洁具等5家企业通过该体系认证。至2008年,42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2001年,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含磷洗衣粉的生产和销售基本得到制止。树脂工艺品加工、制鞋企业基本淘汰含“三苯”胶粘剂。2003年,三和盛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工艺油漆、建利日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无磷洗衣衣粉等产品获环保产品证书。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