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污染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60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污染治理
分类号: X5
页数: 3
页码: 55-57
摘要: 本节介绍了南安市石材行业、陶瓷行业、造纸行业、漂染行业、电镀污染集中控制、养殖业、水环境等环境污染整治。
关键词: 南安市 污染治理

内容

一、石材业污染治理
  20世纪90年代以后,石材业成为南安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1998年,全市石材企业1500多家,年产值近40亿元。在石材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行业布局不当,生产工艺落后,企业治理污染不力等原因,造成石材生产对水体、土壤、空气及声环境的严重污染。
  1998年5月,南安市政府制定《石材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关停一大批小石材加工厂,开展石材生产污染专项整治。1999—2003年,全市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流域、区域、矿区污染综合整治和石粉集中处置场建设、管理。投资5亿元,引进国外先进石材生产设备300多台套,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新型石粉综合利用技术并建成生产线5条,900家石材加工企业对生产废水进行有效治理,28处石粉集中处置场进一步完善了防渗、防水、防洪措施,建成15家石粉综合利用企业,2003年石粉利用量达120万吨。2007年,再次开展石材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关闭取缔500多家无环评审批、无治理设施、无排污许可的石材企业及染板厂,对1700多家违法排污的石材企业采取停电停产整治措施。
  二、陶瓷行业污染整治
  1995年,南安市政府把治理官桥、水头一带陶瓷窑炉烟尘污染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政府制定实施陶瓷业污染整治“上一批,改一批,关停转并一批”的整治战略。当年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其中企业自筹6000多万元,银行贷款2000多万元,各级政府投入近2000万元,完成陶瓷窑炉治理1004条(座),烟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通过泉州市验收。1996年,南安市政府被泉州市政府授予“建陶业烟尘污染治理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称号。到2000年元月底,全市淘汰倒焰窑421座、拆除闲置烟囱388根、多孔窑技改256条、新建辊道窑34条。2006年,南安市继续开展陶瓷行业污染整治,全市48家陶瓷企业投入6000多万元,淘汰改造11座单段式水煤气,配套建设污水混凝沉淀池,所有干燥塔均安装脱硫除尘设施。
  三、造纸行业、漂染行业污染整治
  2006年,南安市政府组织开展造纸行业专项整治。造纸企业投入6000多万元进行生产废水治理,22家完成整改任务,9家企业被责令关停,3家企业被引导关停转型。推广山东省浮法收集粗纤维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废水回用率。同年,晋江上游的康美漂染厂,拆除丝光联合机、退煮漂联合机和连续轧染流水线等用水量大的生产流水线设备,完成设备整改及生产工艺优化,推行清洁生产。2008年,五和漂染厂、康美漂染厂按市政府要求实施搬迁。南美漂染厂未通过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实行关闭停产。
  四、电镀污染集中控制
  1995年,南安市针对小电镀厂的污染状况,开始推行电镀业污染集中控制。在电镀厂较多的英都镇、仑苍镇组建电镀中心,实行电镀业集中生产、集中排污、集中处理。1996年9月,市政府下发《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关停电镀厂(点、车间)的通知》,全市取缔关停30多家小电镀厂(点),消除电镀行业水污染隐患。2000年,经泉州市环境保护局批准,在仑苍辉煌工业区建设仑苍电镀集控区,投入280万元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工程,18家电镀厂迁入集控区。2003年11月,集控区通过泉州市环保局竣工验收,集控区电镀废水实现集中处理、稳定达标总量控制的治理要求。2006年6月,为规避集控区可能出现的环保突发事件造成污染的风险,确保晋江上游水资源安全,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要求搬迁仑苍电镀集控区等晋江上游的电镀企业。2007年,市委、市政府按照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的要求,决定在水头镇上林村杏林工业区兴建水头华源电镀集控区,以搬迁晋江上游电镀企业。华源电镀集控区规划占地313亩,总投资5.2亿元,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集控区电镀污水处理能力8600吨/日,回用水60%以上,实现一级达标废水排放量3440吨/日以下。2008年,华源电镀集控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五、养殖业污染整治
  2008年,南安市政府出台《南安市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和《南安市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规划》,规定畜禽养殖禁建区、禁养区,组织开展养殖业污染整治。通过整治,87家规模化养猪场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其中,5家养殖场在泉州市率先采用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47家与种植业结合,推行“猪—沼—果(农)”立体生态农业模式,30家配套建设生化消毒等完善的污染防治设施。5家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禁养区的养殖场被关闭。
  六、水环境综合整治
  (一)晋江流域水源保护区金鸡水闸的环境综合整治
  2003年8月,南安市制定丰州后田沟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强化对丰州后田沟区域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2006年11月,投入780多万元,拆除金鸡拦河闸取水口至丰州石砻大桥左岸陆域建筑物共3659平方米(包括庙下村坡头陆域17户民房),关闭金鸡水闸上游一级保护区域内的2家加油站。同时,丰州后田沟截污工程完成52户居民生活用水截污和后田沟出口段内沟河道清障;晋江左岸庙下村至金鸡桥闸1.5千米截污工程和石砌防护坡及围网绿化工程被列入2008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08年底完成并通过验收。
  (二)山美水库饮用水源区集中整治
  按照泉州市政府《关于山美水库污染治理方案》,2003年南安市政府下发《关于山美水库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取缔库区内1652个养殖网箱,取缔并拆除库区内污染企业,同时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防止网箱养殖反弹;对库区周边5家鞋厂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建设九都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排污管网;对上游近8千米水位线残留污染物和库区最高水位线上100米范围内垃圾全面清理;投资近100万元建设生活、工业垃圾焚烧炉。九都镇还委托编制生态示范区规划,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有效保护山美水库库区水质量。
  (三)近海水域污染综合整治
  2006年,南安市政府贯彻泉州市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关于加快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组织实施污水处理体系整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工业污染源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河道整治和生态保护等六个工程。2007—2008年度考核连续居泉州市各县(市、区)前列,大盈溪、寿溪、后店溪等主要入海溪流水质明显改善。
  (四)大盈溪九十九溪流域和五里桥综合整治
  2007年,南安市政府制定《大盈溪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组织对大盈溪流域造纸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开展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全面配套生化处理设施,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流域内13家造纸企业全部完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并投入运行,11家造纸企业在规定限期内自行拆除了排污暗管。市政府下拨专项资金100万元,开展河道清瘀疏浚、两岸砌坡等工程建设。大盈溪河道清瘀3.2万立方米,砌坡340米;后杏溪清瘀疏浚2.5千米;寿溪干流及支流河道清瘀5.1千米;院下排污沟清1.8千米;石井镇老港溪清瘀疏浚3千米;前坂溪清瘀疏浚2.6千米。编制九十九溪和五里桥周边污染源治理整改方案,督促企业限期治理。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