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传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51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传播
分类号:
B95
页数:
2
页码:
1157-1158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泉州地区道教的历史发展过程,从秦汉时期的隐者和方士巫术活动开始,经历了唐代的兴盛,五代的《化书》创作,宋代的兴建和重建,元代的尊崇和推动传播,明代的流行和衰微,清代的利用和民间盛行,以及民国期间到解放后的活动和文艺表现。
关键词:
宗教
道教
传播
内容
秦汉之际,泉州已有隐者和方士巫术的活动。秦时,大道修真清源山左峰芭蕉洞,后人在洞中供奉大道,遗迹即今大道岩。汉代,泉州有陈寨,善禁咒术,为人治病。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泉州府治南建白云庙(玄妙观前身)。
唐代,由于政府倡导,泉州道教兴盛。神龙元年(705年),白云庙改名中兴观,建龙兴观。开元年间(713~741年),中兴观改名隆兴观,龙兴观改名开元观。此外,紫帽山建有金粟崇真观,行春门(今东街南俊巷口)外建有紫极宫。同时,泉州出现一些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有修隐于清源山的道士蔡如金,修炼于紫帽山的郑文淑和龙兴观道士吴崇岳,流寓泉州的罗隐和进士欧阳詹。
五代,著名道士学者谭峭著《化书》,出于黄老,又合儒家思想,闽王王延昶拜他为师,并赐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南唐主李弁召他到建康(南京),赐号“紫霄真人”。谭峭回泉州后修炼于清源山紫泽洞。泉州节度使留从效、陈洪进都是道教和佛教的推崇者,留从效改建紫极宫,陈洪进创建奉先观。
宋代,泉州兴建或重建大批道教宫观,有天庆观(由隆兴观改名)、广孝观、净真观、柏庭观、碧虚观、东岳行宫、城隍庙、法石真武行宫、清源山纯阳洞、北斗殿、真君殿及老子石雕坐像。同时出现不少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道士有精于医学和书法的吴夲,精于琴法的天庆观的苏绍成,以清修道学著称的天庆观的陈以文,清源山纯阳洞的裴道人和天柱峰的林道,法石院的碧桃道人;学者有名宦吕惠卿,道士曾慥,还有刘骥、陈权、黄址,都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许多居住泉州的官宦崇奉道教诸神,借对神仙的祀奉来宣扬儒家思想。
元代,尊崇道教,进一步推动泉州道教的传播。至元十八年(1281年),蒲寿庚与兄长蒲秀晟协力捐资重修清源山纯阳洞的道、佛寺观,至元二十一年蒲秀晟之孙再次修缮。元贞元年(1295年),改天庆观为玄妙观。
明代,泉州道纪司设在玄妙观。上半期泉州道教仍然相当流行,修建不少宫观。洪武年间(1368~1398年),重修紫帽山金粟崇真观。永乐(1403~1424年)、天顺(1457~1464年)、成化(1465~1487年)间,屡次修建泉州紫极宫。正统九年(1444年),道士吴云靖建古玄室于紫帽山。景泰三年(1452年),泉州城里重建玉虚宫和玉华宫。这一时期,泉州著名的道士和学者有吴云靖、董伯华、李贽、陈用宾、李光缙。中后期,统治阶级把儒家思想奉为思想支柱,道教被视为异端,泉州道教在上层社会逐渐衰微,而民间仍然盛行。其间,许多泉州人到台湾开发,道教随之东传台湾。
清代,统治阶级采取重佛抑道政策,但仍利用道教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的工具。泉州道纪司仍设于元妙观(即玄妙观,康熙间避讳改名)。泉州一些前代留下的宫观年久失修而废坠,但一些重要宫观仍得到修缮和提高祭祀规格。清初,地方官府每年在府(县)城隍庙举行春秋二祭,泉州城里三教铺龙宫庙的城隍神受敕加昭威封号,元妙观、东岳行宫、府(县)城隍庙、北帝庙、法石真武殿得以保存完好。清代中后期,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泉州人苦于战乱和残酷的封建掠夺,大量移居东南亚各国。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一大批泉州苦力被运往东南亚、美洲和澳洲,泉州道教文化随移民向世界各地传播。
民国期间,传统思想文化的统治地位逐渐动摇,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逐渐被削弱。二三十年代,泉州出现破除迷信运动,道教受打击最为严重,许多宫观、文物、法器遭毁,道士有的改行,多数散布民间,为人斋醮、度亡、做法事,很难找到道教理论修养较高的道士。同时,地方不靖,军阀混战,土匪猖獗,宫观常为驻军占据,而山林岩洞更为土匪巢穴,道士无立足之地。
解放后,泉州市民政局兼管各门宗教。1954年,泉州市文化馆组织道情组,搜集整理流传在泉州地区的道教音乐、舞蹈,如《龙宫献宝》、《五梅花》、《玉如意舞》、《土地公土地婆》、《钟馗戏鬼》等,有的节目参加晋江专区、泉州市的文艺汇演和踩街活动。1957年4月,泉州东岳庙道士陈犁头参加中国道教会成立大会,被选为理事。1958年1月,成立泉州道教协会筹备组,陈犁头为组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元妙观、府城隍被拆改建,没收法器,道士改行。1980年以后,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道教活动逐步恢复。1989年12月,泉州市区道教研究会成立,出版《泉州道教文化通讯》和《泉州道教文化》季刊。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如金
相关人物
吴崇岳
相关人物
欧阳詹
相关人物
王延昶
相关人物
客正一
相关人物
李弁
相关人物
留从效
相关人物
陈洪进
相关人物
陈以文
相关人物
苏绍成
相关人物
吕惠卿
相关人物
曾慥
相关人物
刘骥
相关人物
陈权
相关人物
黄址
相关人物
蒲秀晟
相关人物
吴云靖
相关人物
董伯华
相关人物
李贽
相关人物
陈用宾
相关人物
李光缙
相关人物
陈犁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