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培养输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43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培养输送
分类号: G812.757
页数: 1
页码: 10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泉州市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是解放后泉州培养训练体育人才的主要基地,1957年创办,生源来自市区各中小学在校学生。该校以田径、篮球、足球、体操等项目为重点,向国家、省、解放军输送了大量运动员。1986年,少体校升格隶属市体委,鲤城区不设少体校,此后鲤城区培养体育人才的基础主要在中小学。
关键词: 鲤城区 体育人才 培养输送

内容

解放后,泉州培养训练体育人才的主要基地是泉州市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该校1957年9月创办,生源来自市区各中小学在校学生。1959年改称青少年业余体校,1961年被省教育厅与省体委定为全省示范业余体校,设6个班,学生300名,专职教练员7人,以田径、篮球、足球、体操等项目为重点。至1965年,市少体校向国家输送体操、举重运动员各1人,向省输送篮球6人,田径15人,体操3人,羽毛球2人,排球、足球、乒乓球、自行车、武术、击剑各1人,向解放军输送14人。“文化大革命”中停办,1972年11月复办,设5班,学生200多名。1972~1978年,向国家、省、解放军输送运动员100多人,其中向省体工大队输送57人,占省体工队吸收队员总数的9.8%。1979~1984年,向省体工队输送28人,向“八一”队和北京体院各输送2人,向省重点体校输送22人,有39人考进高等体育院校,106人次代表省参加全国竞赛。1985年,有田径、游泳、体操、艺术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10个项目,学生305人,其中7个重点班130人,专职教练员21人,并在泉州二中(培元中学)、泉州五中、泉州七中、实验小学分设训练点。
  1986年,少体校升格隶属市体委,鲤城区不设少体校。此后,鲤城区培养体育人才的基础主要在中小学,也选送一些人到市少体校培养。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