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法接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3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新法接生
分类号: R172.2
页数: 2
页码: 1005-100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泉州市在民国时期开始举办接生婆训练班,1951-1953年推行新法接生“一躺三消毒”,并建立例会制度进行接生管理。1978年进行围产期试点调查,1986年进行围产期死亡回顾性调查,发现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较高,需加强接生管理和提高接生员技术水平。
关键词: 鲤城区 医药卫生 妇幼保健

内容

一、接生培训
  历代泉州妇女分娩大多由有经验的妇女接生或自家接生,多用裁衣剪刀或破碗片断脐,新生儿破伤风、脐炎、产妇产褥热等屡屡发生。民国28年(1939年),泉州举办接生婆训练班,招收22~30岁学员15人,由助产士指导实习,接生10个婴儿以上准予毕业,由省卫生处发给证书及接生箱,准予接生。
  1951~1953年,泉州市推行新法接生“一躺三消毒”(产妇躺床分娩,接生员的手、产包和接生过程实行保洁消毒),举办3期改造旧产婆训练班,计培训157人次,基本实现村村有新法接生员,在全省率先实现100%新法接生,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及产妇产褥热。1958年,组织各公社不脱产接生员轮训,学员121人(郊区109人,市区12人),学习《农村助产员手册》和《简易助产学》,经考核,技术一级71人,技术二级50人。1965~1967年,轮训5期156人。1975~1978年,各公社组织轮训,受训444人次。1980~1992年,复训10多期,受训829人次。
  二、接生管理
  1958年起,建立例会制度,市妇幼保健站每月召开公社妇幼干部会议,时间一天,汇报基层妇幼保健情况,交流经验,布置阶段任务,上业务课;公社保健院妇幼干部每月召开接生员例会,时间一天,市妇幼保健站派员参加。同时实行产包统一消毒制度,接生员用过的或超过两星期保存期的产包,由公社卫生院换给消毒产包。各公社卫生院、接生员统一使用由市妇幼保健站印发的新法接生证明书。1978年5月,市妇幼保健站组织各公社妇幼干部、接生员进行普及新法接生验收,共验收126个大队,走访1455位对象,观摩接生员的接生模型操作表演,检查产包和接生箱的器械装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躺三消毒”普及新法接生标准。1958~1992年,先后六次考核,获一级接生员254人,二级接生员254人,三级接生员177人。
  三、围产期调查
  1978年10月,对满堂红公社进行围产期试点调查,走访15个大队,调查1977年113例围产儿情况,发现围产儿死亡29例,死亡率256.64%。1986年,区妇幼保健所及各基层医卫人员组成调查组,对1985年出生的活产、死胎、死产以及0~6周岁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抽查27个行政村(居委会),被抽查地区人口49729人,占全区总人口11.53%。调查结果:
  围产期调查总数835人,基数722人,补漏113人,补漏率13.53%;围产期死亡总数19人(死胎4人,新生儿死亡15人),死亡率22.75%;
  活产儿总数827人,出生率16.63%,婴儿死亡总数30人,死亡率36.28%;0~6岁婴童残废总数35人(基数31人,补漏4人,补漏率11.43%);婴儿死亡率占儿童死亡率的85.71%;新生儿死亡率占婴儿死亡率的50.00%;旧法接生总数8人,占接生总数0.97%,新法接生总数786人,占95.74%;先产儿总数40人,占接生总数4.87%。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