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财政性存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90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财政性存款
分类号: F832.22
页数: 1
页码: 483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泉州地区财政性存款的发展情况。在古代,泉州的财政性赋税所得银钱除上缴一部分外,其余被存入专门设立的库中进行保管。民国时期,地方政府的财政性款项大部分存入银行。解放后,财政性款项全部存入银行,随着生产和流通的恢复和扩大,财政性存款呈逐年增长趋势。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某些时期,财政性存款出现较大的增长,但也受到政策的影响而波动。自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财政性存款也逐渐增加。在1985年后,财政性存款开始委托专业银行代理。通过这些介绍,能够了解泉州地区财政性存款的历史发展和管理方式的变化。
关键词: 鲤城区 金融 财政性存款

内容

古代,泉州财政性赋税课所得银钱,除上缴外,其余设库指定专人保管。民国时期,地方政府财政性款项大部分存入银行。民国25年(1936年),中央银行、中国银行、福建省银行在泉州的分支机构财政性存款达法币15万元,占存款总额的5.8%,其中中国银行10万元。
  解放后,财政性款项一律存入银行,1949年末,财政性存款余额7万元。随着生产和流通的恢复和扩大,财政收入、基本建设拨款和机关团体、部队经费的逐年增长,财政性存款大幅度上升,1952年财政性存款达207万元,比1949年增加28.4倍。
  1953年后,财政性存款稳步上升。1958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银行贷款娜作财政性开支,财政性存款猛增,年底余额1811万元,比1957年增加4.2倍。其中,地方金库存款366万元,地方机关团体存款1358万元,特种存款84万元,中央机关团体存款3万元。1966年后,冻结机关团体存款,1972年后解冻。
  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1984年末,财政性存款余额4460万元,比1978年末增长91.4%,其中财政存款1306万元,机关团体存款2149万元,部队存款123万元,基建存款882万元。
  1985年后,财政性存款委托专业银行代理。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