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外贸外经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9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外贸外经管理
分类号: F752.857
页数: 4
页码: 464-46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泉州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外贸管理情况。唐代时,泉州市主要进行朝贡贸易,不加管理。北宋时期,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实行专营和专税制度。元朝时,对外贸易管理进一步放宽,鼓励自由贸易。明朝时期,采用朝贡制度进行贸易,并实行限制政策,后来海禁开放后继续限制外贸。解放初期,外贸由中央计划管理,通过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进行实施。改革开放后,泉州市逐渐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对外贸易开始市场化。1985年后,贸易计划管理逐渐转向市场化。1988年,鲤城区对外贸易管理与泉州市合并,不再独立开展管理。
关键词: 鲤城区 外贸 外经管理

内容

一、外贸管理
  在唐代,外贸体制以朝贡贸易为主,泊港外船除向朝廷进献贡品外,应交纳“舶脚”(即下碇税),在“收市”(指先卖宫廷所需的商品)和“进奉”(献贡品)之后,允许“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全唐文》卷七十五)。五代时,根据闽国“交好邻国、奖励通商”的国策,来泉州贸易的舶商也“尽去繁苛,纵其贸易”,不另加管理。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起,泉州对外贸易由市舶司进行专营和管理,进出泉州的海舶,须由市舶司领发公凭(核验对外贸易的批准文书)、编栏阅货(检查是否符合“公凭”开列的货物)、抽解(即征税)、禁榷博易。当时为广招外商,扩大贸易,推行“存恤远人、优异推赏”的招商政策,也允许民间参与对外贸易。适应对外贸易的发展,严格的专营体制也有所松动。崇宁三年(1104年),泉州市舶司对海商在完纳“征榷”和交售部分重要商品(如珍珠宝货等)以后,允许他们不拘形式自由经营。南宋至元朝承袭这一体制。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宁宗下诏重申:外商货物除征税和国家收购部分外,市舶官员和地方政府“不得毫发拘留,巧作名色,违法折卖”,违者将“计赃坐罪”。
  元朝,对外贸易管理进一步放宽,取消进口商品禁榷、和买(指由宫廷专买香料、珍宝),鼓励自由贸易。元世祖忽必烈宣谕泉州路达鲁花赤唆都与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对外商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参阅《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朝廷又进一步放宽外商来泉贸易的税收,规定“舶商旅贩泉(州)、福(州)等处已抽之物,于本省市舶司之地卖者,细色货十征其一,粗色货十五征其一”。后来一度改为细货十取其二,粗货十五取其二,但经福建市舶司向朝廷申请,税率又降为“三十取一”,以优待外商,并“以泉州为定制”。于是外商争相到泉州贸易,泉州一度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
  明初禁海,对外贸易沿用唐时的朝贡形式进行。海禁开放后,外贸管理改为“勘合”制度,即对来贡的国家发给“勘合文凭”,准来贡物品免税,民间贸易则限定通商国家(地区)、贸易次数、舶载货物与随从人员的数量,进口货物经市舶司抽解后,由牙行评估价格并介绍买卖。当时,泉州港被限定仅“通琉球”,琉球进奉船舶也指定在泉州泊岸。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后,除粮食贸易外,仍沿用明朝的限制政策,并指定由海关进行监督,地方官核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闭关政策影响下,泉州对外贸易中断。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廷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后,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集团以厦门为跳板进入泉州城区。到了民国期间,泉州对外贸易完全由“买办”所取代。
  解放后从50年代起,泉州市对外贸易由上级按国家计划进行管理。在泉州市外贸机构未建立前,外贸出口计划的执行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外(境外)贸易往来的需要,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组织实施,进口计划的执行则由上级统一组织并调拨供应。1959年起,商品出口计划的执行改由泉州市外贸采购站组织收购并调供福州或厦门口岸出口,商品检验和动植物检疫均由口岸地有关机构履行;商品进口管理不变。对外贸机构的管理由条条(外贸系统)和块块(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即外贸经营管理权统归上级外贸公司,逐年下达指令性出口指标和主要出口品种、数量计划;行政管理权归地方,财务纳入地方财政预算(1962年改为地方分成)。1963年,根据外贸“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泉州市外贸采购站出口经营纳入福建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分公司负责,由省公司统一核算,至1978年不变。
  1979年,根据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福建省批准晋江地区外贸系统部分公司享有自营出口权,泉州后渚港为出口临时起运点(1982年又宣布泉州后渚港正式对外开放),泉州市对外贸易开始有部分自主权。1985年,外贸出口改原来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泉州市对外贸易计划管理逐渐走向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由市场行为所取代。1988年7月,承担鲤城地域外贸业务的泉州市城区对外贸易公司并入泉州市对外贸易公司后,鲤城区不再独立开展外贸管理。
  二、外经管理
  (一)外资企业管理
  1980年,外商在泉州市投资办企业,由泉州市外经贸委配合海关、税务、银行、工商行政与环境保护部门对外资企业进行管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经批准签订的合同条款,重点检查并督促合资、合作双方遵纪守法,自觉履约,监督物品(生产设备、原材料与商品)的进出口,做好验资,督促资金到位,检查、督促税收交纳,检查监督生产经营及废气、废水排放情况等。随着利用外资的发展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对“三资”企业管理也逐步配套完善。1988年7月,开展泉州第一批“海关信得过外商投资企业”评比活动,全市确认5家,鲤城区泉州手套厂、兴华轻工企业榜上有名。1989年,区工商行政管理、外经部门相互配合,结合“三资”企业换发执照工作,根据企业履约到资和经营情况进行站队,划分自然换照、暂缓换照、提前终止合同缴销执照三类企业。同年10月,区外经贸委对全区“三资”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总结出“五率一配合”的全方位管理要求,即抓好企业的履约率、到资率、开业率、出口率、达产率和配合海关、工商、税务、外管等部门,对其进行管理、服务。1990年,全区现有“三资”企业到资4420万美元,实际到资率57.3%;1991年,当年批办当年投产25家,开业率53%;全年产品出口3570万美元(按1美元:5.23人民币元折),产品出口率50.8%。同时,根据有关法规,加强对合同期满和长期没有履约的项目、停产企业的后续管理,正式办理4家企业提前终止合同,报经省工商局批准首次吊销12家企业营业执照,促进“三资”企业健康发展。至1992年末,先后有16家“三资”企业,被评为海关信得过企业,27家“三资”企业被评为产品出口型企业并涌现出一批守法经营的先进集体。
  (二)对外加工装配管理
  1979年,泉州市开展加工装配业务后,泉州市外经管理机构即对签订合同双方的条件、合同条款进行审查批准,并配合工商行政部门和海关、银行等部门对执行法规、履行合同和有关设备、原材料、生产成品进出口、工缴费收汇情况进行监督。1980年9月,成立泉州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负责对外加工装配进行管理。随着对外加工业务的发展,特别是1986年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拓展到乡镇企业以后,为保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管理工作逐渐加强和完善。1987年,由于部分服装加工厂(点)借来料加工之名进行布匹走私,鲤城区政府成立领导组,抽调工商、税务、乡镇企业局和外经贸委人员对82家服装加工企业进行整顿,缴销(或收回)加工营业执照49家,加上部分加工装配企业发展为外贸出口生产企业,故签订加工装配合同数比1986年减少199份(下降37.1%),但合同工缴费收入却增加75.04万美元(增长28.9%)。
  在历年正常管理工作上,鲤城区主要抓五个方面:一是加强对签订合同双方的资格审查;二是验照合同签订人的资格;三是参与双方对来料加工装配的洽谈,合同的签订并作鉴证,监督合同履行和仲裁纠纷;四是协助海关对进口设备、原材料和加工成品出口的管理与监督;五是配合中国银行加强对工缴费、运杂费(含仓库费)、保险费外汇结算监收工作,防止可能发生的逃汇。凡违背上述监管规定的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三)对外承包工程管理
  1981年,泉州市外经部门开始外派建筑工程人员,要求领队人员必须到施工现场组织施工,对每一个工程细节都要进行检查,特别要注意选用建筑材料,防止以次充优,保证工程质量。1985年,华泉(澳门)工程有限公司开始独立承包工程后,单独成立承包工程部等内部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并安排工序,协调各个工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从而保证承包工程顺利完成,节约工程投资,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劳务出口管理
  1983年,晋江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即后来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泉州分公司前身)对外签订劳务输出合同后,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招聘、考试、政审、录取、提供担保书并建立档案,尔后进行分配。劳务人员外派前,首先集中进行爱国主义、涉外纪律和海关法教育,要求他们遵守派出地法律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劳务人员派出后,除有特殊情况以外,一般采取集中住宿,统一管理护照,统一对外结算费用等管理办法,并选派干部负责与雇主联系和协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既协助企业搞好生产,又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1984~1992年,根据劳务合同规定,合同期满的统一撤换。回国后组织他们自我总结,对表现良好、技术水平较高、完成任务好的,给予续聘、提拔、重派出国换证。由于管理工作较好,大多数外派劳务人员获得国外(境外)企业的好评,不少人得到续聘,因此劳务出口业务逐年都有新的发展。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