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通商国家和地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8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通商国家和地区
分类号: F752.857
页数: 3
页码: 443-44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泉州在古代和近现代的通商国家和地区情况。在古代的唐至元代,泉州对外贸易涉及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非洲东北部沿岸和东亚地区等。明至清代时,泉州对外贸易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只能通过福州、厦门等口岸进行贸易活动。在近现代时期,泉州的对外贸易经历了起伏,最终在80年代起通过香港等地进行商品转口,出口到多个国家。
关键词: 鲤城区 通商国家 地区

内容

一、古代通商国家和地区
  (一)唐至元代
  唐代,泉州城区对外贸易有新罗(今朝鲜)、日本,以及南洋群岛与印度半岛诸国。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设福建市舶司后,海外贸易手续简便,通商的国家和地区迅速扩大。据宝庆元年(1225年)任福建市舶司提举的赵汝适所著的《诸蕃志》载,泉州与外国通商有58个国家和地区。元朝,汪大渊两次由泉州附舶泛海,返国后以亲身经历著《岛夷志略》,并于至正九年(1349年)成书,列举的国家和地区增至98个,如加上非亲身经历的,当在100个以上。据苏继庼在《岛夷志略校注》分析,宋元时期与泉州通商的共有6个区域,114个国家和地区。
  中南半岛 交趾(唐代称交州,今越南北部)、占城(今越南南部)、民多朗(今越南潘朗)、宾童龙(今属越南潘朗)、真腊(今柬埔寨)、罗斛(在真腊南部湄公河下游)、暹罗(泰国北部)、昆仑(今越南南部海口的昆仑岛)、灵山(越南最东端的华列拉岬)、乌爹(缅甸濒莫塔马湾沿海一带)、戎(今泰国南端克拉地峡附近)、东冲古剌(暹罗湾西、马来半岛东岸中部)、苏洛鬲(马来半岛上的古国之一)、针路(马来半岛北部西岸)、八都马(马来半岛东南海上大岛)、淡邈(马来半岛北部西岸峡江内)、龙牙犀角(一说是马来半岛北部西岸的丹那林,一说是马来半岛南部的吉打)、龙牙菩提(马来半岛西岸海中的凌加卫岛)、无枝拔(马来半岛的马六甲)、蒲甘(今缅甸南部)、登流眉(今属柬埔寨),共21个国家和地区。
  南洋群岛 三佛齐(今印尼巨港)、吉兰丹(马来半岛吉兰丹河口西侧)、丁家奴(马来半岛南端,与柔佛隔新加坡海峡相望)、罗卫(今新加坡附近)、旧港(今印尼巨港)、急水湾(苏门答腊岛北部马六甲海峡沿岸)、花面(苏门答腊岛多巴湖与帕泥河区域)、淡洋(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塔米昂)、须文答剌(一说在苏门答腊岛的的亚章区域,一说是八昔河区域)、喃陋哩(苏门答腊岛西北,今亚齐附近)、万年港(在苏门答腊岛,与渤泥同处一岛,“渤泥”为国名,“万年”为港名)、文古老(苏门答腊岛的美洛居,即马鲁古)、龙牙门(新加坡岛南岸偏西的石叻,今克佩尔港)、班卒(苏门答腊岛北部西岸)、啸喷(一说在苏门答腊岛兰沙附近,一说在马来半岛西岸吉打附近)、丹马令(一说在苏门答腊岛东岸,一说是马来半岛的上腰)、日丽(今名日里,在苏门答腊岛东岸)、龙涎屿(苏门答腊岛北部的亚齐一带)、彭坑(三佛齐属国,在马来半岛南部东岸)、渤泥(一说在加里曼丹西岸、一说在加里曼丹西北岸)、都督岸(加里曼丹岛西南岸的沙捞越河口)、蒲奔(加里曼丹岛东南岸的大国)、假里马打(加里曼丹岛西南的卡里马塔群岛)、勾栏山(加里曼丹岛西南部的交兰岛)、爪哇(指爪哇全岛)、苏吉丹(在爪哇岛中部)、闍婆(爪哇岛东部北岸一带)、古里地闷(一说在爪哇岛东部的帝汶,一说在今马来西亚柔佛东岸海中的潮满岛)、遐来勿(爪哇的苏来威西岛)、八节那间(中爪哇北部的北加浪岸)、文诞(西爪哇的班达)、重迦罗(东爪哇的苏腊巴亚岛)、苏门傍(东爪哇的马都拉岛南岸)、东西竺(今柔佛东部海中的奥尔岛)、苏禄(加里曼丹岛东北部的苏禄群岛)、麻逸(今菲律宾民都洛岛和吕宋岛)、三岛(指菲律宾马尼拉湾口的加麻延、巴姥酉、马吉弄三个岛)、麻里鲁(菲律宾的马尼拉)、尖山(苏禄群岛中的巴拉望岛)、毗舍耶(苏禄海东部海湾内的小岛),共39个国家和地区。
  印度半岛 僧加剌(今斯里兰卡南端)、朋家罗(斯里兰卡西岸黑水江畔)、高郎步(斯里兰卡西岸科伦坡)、金塔(斯里兰卡南岸的东德拉岬)、第三港(在斯里兰卡西岸的马纳尔湾)、千里马(斯里兰卡东岸的亭可马里)、大佛山(在斯里兰卡西岸的别罗里湾)、故临(今印度西部马拉巴尔海岸的亚英咖一带)、马八儿屿(斯里兰卡北部与印度半岛南部之间的潘班岛)、土塔(今印度东部的讷咖帕塔姆附近)、特番里(在马拉巴尔海岸的特拉凡哥尔)、班达里(马拉巴尔海岸的梵答剌亦纳)、下里(马拉巴尔海岸的柯枝附近)、沙里八丹(马拉巴尔海岸注辇王国的要港)、大八丹(在马拉巴尔海岸的坎纳诺尔与特利切里之间)、天竺(今印度河下游的信德)、北溜(印度南端马尔代夫群岛的北部诸岛)、放拜(今印度西岸的孟买)、须文那(今孟买北部的古港)、古里佛(印度半岛西岸的科特科德)、曼陀郎(今印度卡奇南部的曼德维港)、东淡邈(在印度南部西岸)、华罗(今印度的佛腊伐耳)、朋加剌(今印度半岛的孟加拉)、巴南巴西(指印度半岛西岸的霍纳瓦港)、大鸟爹(印度孟加拉湾西北岸的奥里萨)、注辇(在印度南部),还有南尼华罗和晏陀曼,共29个国家和地区。
  阿拉伯半岛 大食(指阿拉伯半岛中南部,为回教诸国的总称)、大秦(在阿拉伯半岛西北部,古东罗马帝国)、麻嘉(今麦加)、加里那(在今伊朗法尔斯海岸)、波斯离(今波斯湾头的巴士拉)、挞吉那(阿拉伯半岛法尔斯沿海的塔黑里)、马鲁涧(今伊朗西北部的马腊格)、甘埋里(即忽鲁谟斯,今伊朗米纳布河口的霍尔木兹)、麻呵斯离(今伊拉克西北部的摩苏尔)、哩伽塔(阿拉伯半岛红海口附近的亚丁),还有记施国、白达国、吉慈尼国、芦眉国,共14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东北部沿岸 弼琶罗(在非洲东岸,今索马里柏培拉)、层拨(今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昆仑层期(在东非南部,今马特加斯加岛)、罗婆斯(又称婆罗郎,在东非尼科巴群岛)、麻那里(在东非布腊瓦与蒙巴萨之间的马林迪,今属肯尼亚)、加将门里(在马达加斯加岛,为层期国的都城)、勿斯里(北非埃及和它的都城开罗)、阿斯里(埃及东部的赛库)、遏根陀(今埃及亚历山大港)、中理(今索马里沿岸)、木兰皮(非洲北部,今西班牙南部),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
  东亚地区 高丽(唐称新罗,今朝鲜、韩国)、日本、琉球(在日本九洲的南部)共3个国家和地区。
  (二)明至清代
  明代,泉州市舶司只准通琉球。此时,南洋群岛许多国家与地区被西方殖民者占据,泉州城区海外贸易借“通琉球”之名,以吕宋为中转站,开展同东南亚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与西亚及非洲东北岸之间的贸易中断。入清以后,泉州仅与日本、琉球、吕宋有通商往来。
  二、近现代通商国家和地区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福州、厦门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后,泉州城区对外贸易均经上述二个口岸进行,与国外直接贸易停止。民国时期,泉州对外贸易也只能由厦门、福州或香港等地转口。
  50~70年代,泉州市没有直接对外经营权,只是提供商品由福建省对外贸易公司组织外销。80年代起,鲤城区对外贸易通过香港市场转口,商品销往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荷兰、泰国、丹麦、瑞士、芬兰、西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汝适
相关人物
苏继庼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福建市舶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诸蕃志》
相关作品
《岛夷志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