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调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7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调运
分类号: F762.1
页数: 1
页码: 4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在历史上是粮食转运枢纽。民国时期,随着航运设施的改善,航线逐渐增加。抗日战争时期,粮食供应变得困难,主要靠龙溪补给。解放后,调入和征购公粮主要靠公路和水路运输。鹰厦线铁路开通后,调入粮食主要靠铁路运输。1982年后,成立多个调粮机构,负责粮食的调运和管理。
关键词: 鲤城区 储运加工 调运

内容

唐代以后,泉州城区的粮食靠江浙、湖广供给。清代,更大量从台湾进口粮食,主要依靠海船运输,然后由水路、陆路输向内地。泉州得山海之利而成为粮食转运枢纽。
  民国时期,随着近代水上交通工具和设施的采用,大大提高了航运能力,相继开通福州、温州、宁波、上海,以至青岛、烟台、威海、天津、营口、牛庄、大连等航线,俗称“大、小北线”。从民国12~18年(1923~1929年),大北线轮船每年进口白米约20万包。民国20年全年入口面粉100多万包、花生油70~~80万听、白米60~70万包。
  抗日战争爆发后,航线被封锁,泉州粮食大部分靠龙溪补给。当时,从龙溪运粮来泉州线路:一条是从漳州或石码船运到同安,然后用小船沿海岸线运到东石,改用骡马驮运运到双沟,又用舢舨运到泉州;一条是从漳州运到同安,然后用骡驼运到东石,换装小船运到安海,再用骡驮或舢舨运到泉州。另有部分福安、长乐、连江的白米,冒险海运到泉。
  抗战胜利以后,台湾航线开通,台湾白米源源不断输入泉州。同时,美国面粉也大量涌入,充斥市场。
  解放初期,省内外调入和本区域内的征购公粮主要靠公路汽车运输和水路调运。沿海运输线路有两条:(1)从龙岩经厦门盘船转运,经安海抵泉;(2)从霞浦、福鼎、宁德经赛岐用汽船或木船运抵泉州。泉州与安、永、德等邻近县的粮食运输主要靠内溪运输。1954年,成立泉州市粮食调运6人合同小组,负责处理调粮工作:面粉分别从江苏、上海、武汉、重庆调入,粮食主要依靠龙溪、福安调入。1958年鹰厦线铁路开通后,省外调入粮食绝大部分靠铁路运到厦门,然后用汽车运到泉州。1959年专署粮食局和市粮食局成立粮食调运领导机构,深入安溪、大田等6个县,3天运粮45万公斤,计调入原粮2937万公斤。1962年成立调粮指挥所,保证粮食随到随卸。1963年,粮油调动由市粮食局统一调度。同时,在泉州码头成立粮食中转组,负责把进口小麦由上海航运直达泉州。1982年2月,成立泉州市粮食局后渚粮食转运组,此后进口粮食、省外调运的粮食,大都通过后渚港输入。1982~1987年间共接受从泰国、缅甸及吉林、辽宁、安徽、江苏、浙江、广州调入的大、小麦、稻谷、玉米6701万公斤。1984~1985年,由于火车运输紧张,该年调运计划没有完成,粮油库存紧张。市粮食局成立泉州市调粮领导小组,积极组织粮食调运,保证正常供应。1987年成立泉州市鲤城区粮食局驻高崎粮油贸易转运站,负责区域内所属单位贸易(议价)粮的输运任务,全年调入平价粮558.9公斤,采购议价粮2518万公斤。1988年以后,适应粮食调拨制度改革,多方筹集调粮资金,整顿粮运车队,保证粮食供应。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城区
相关地名
江浙
相关地名
湖广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青岛市
相关地名
烟台市
相关地名
威海市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营口市
相关地名
牛庄镇
相关地名
大连市
相关地名
民国
相关地名
大北街道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运粮湖管理区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同安区
相关地名
东石乡
相关地名
骡马
相关地名
双沟镇
相关地名
安海镇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
长乐区
相关地名
连江县
相关地名
龙岩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
福鼎市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赛岐镇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武汉市
相关地名
重庆市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大田县
相关地名
吉林省
相关地名
辽宁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广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