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副产品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5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农副产品加工
分类号: F307.5
页数: 2
页码: 412-4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供销合作社的社办工业主要进行农副产品加工。50年代末至60年代,创办了酱油厂、糕饼厂等。70年代末,开始大力发展商办工业。80年代,创办了菌种站等。90年代,工厂(场、站)数量减少,仅剩12个。
关键词: 鲤城区 业务经营 农副产品

内容

1953年,市合作总社创办铁器生产合作社、木器生产合作社、肥皂加工厂3家。1955年,分别划归市商业局、市手工业联社管理,此后供销合作社的社办工业主要进行农副产品加工。1956年,市区10多家私营茶庄合并成立公私合营茶叶加工厂。50年代末至60年代,北峰、马甲社根据服务农民生活的需要创办酱油厂、糕饼厂,但产值不大,效益不高。1977年,市社恢复时有茶叶、酱油、糕饼加工厂4家。1979年,市农资公司创办菌种站,生产“5406”菌肥和“7216”菌药供应农民。1984年,市联社为把基层社办成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商办工业。1985年,全市有农副产品加工业23家,其中茶果加工类5家、食品加工类6家、菌种类3家、金属加工类2家、服装制衣类3家、其他4家。是年7月和11月,泉州市茶叶加工厂生产的武夷清源茶饼、双虎牌万应茶、铁罗汉先后参加省和全国商办工业展览,受到好评。1986年和1988年,鲤城区茶叶加工厂生产的“鹭江牌”保健美减肥茶与“老君牌”保健美减肥茶分别获得国际巴黎美食博览会金桂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质奖。1986~1988年,部分工厂(加工场)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产品质量不过关,造成亏损而倒闭。1990年,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仅存茶叶加工厂、土产日杂公司瓷器彩绘加工场、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的废钢铁加工场、满江红社的冷冻厂、罗溪社的铜锣厂、北峰社和城东社的酱油厂、糕饼厂等12个厂(场、站)。1979~1992年,鲤城区茶叶加工厂组织保健美减肥茶出口147吨,创汇323万美元。1992年末,全区工厂(场、站)共有职工127人,资产526万元,当年总产值374万元,创税利42万元。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